張通判輓詩

作者:魏了翁 朝代:宋代

張通判輓詩原文

規摹都水監,文采白雲卿。
奕葉皆華貫,夫君獨屏星。
滋滋熙世學,藹藹擅詩聲。
耆老彫零盡,從誰正典刑。

詩詞問答

問:張通判輓詩的作者是誰?答:魏了翁
問:張通判輓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宋代

魏了翁張通判輓詩書法欣賞

魏了翁張通判輓詩書法作品欣賞
張通判輓詩書法作品

詩詞推薦

  • 紅葉

    唐彥謙唐代〕無處不飄揚,高樓臨道旁。素娥前夕月,青女夜來霜。宿雨隨時潤,秋晴著物光。幽懷長若此,病眼更相妨。蜀紙
  • 徐寅唐代〕應節誰窮造成端,菊黃豺祭問應難。紅窗透出鴛衾冷,白草飛時雁塞寒。露結芝蘭瓊屑厚,日乾葵藿粉痕殘。世間
  • 臨江仙(勸酒)

    史浩宋代〕自古聖賢皆寂寞,只教飲者留名。萬花叢里酒如澠。池台仍舊貫,歌管有新聲。欲識醉鄉真樂地,全勝方丈蓬瀛。
  • 酬李補闕

    皇甫冉唐代〕十年歸客但心傷,三徑無人已自荒。夕宿靈台伴煙月,晨趨建禮逐衣裳。偶因麋鹿隨豐草,謬荷鴛鸞借末行。縱有
  • 關中送別

    薛能唐代〕一行千里外,幾事寸心間。才子貧堪嘆,男兒別是閒。黃河淹華岳,白日照潼關。若值鄉人問,終軍賤不還。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

    樊忱唐代〕淨境重陽節,仙遊萬乘來。插萸登鷲嶺,把菊坐蜂台。十地祥雲合,三天瑞景開。秋風詞更遠,竊抃樂康哉。
  • 再次韻二首

    陳造宋代〕近墅何妨一再行,後車應著老彌明。詩成直奈搶榆上,譚勝寧容鄙吝萌。鷗鷺一灘窺語笑,松筠千挺峙寒清。從今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玉田莊

    陳岩宋代〕婦饁夫耕笑語喧,地平一望暖生煙。得毋劃草來尋璧,好倩山家護玉田。
  • 題書院壁間碑

    裘萬頃宋代〕天上真龍去不回,世間凡馬謾爭馳。少年氣習今猶在,袖手時來省斷碑。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秦望閣

    喻良能宋代〕傲睨須知古有秦,卻將黔首等微塵。當時虛上峰頭望,不見桃源避世人。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故致政參政大資張公輓詞三首

    韓元吉宋代〕少納推耆德,朝端藹直聲。金輝余列火,玉價自連城。正色消群枉,高風聳後生。君王問黃髮,猶僅陟台衡。
  • 山房約會於黃灘別後寄似

    何夢桂宋代〕玉堂佳人佩瓊英,月下乍見心眼明。貞心野雪壓不死,幽韻天風吹逾清。玉龍聲高夜漏下,綠衣舞短天雞鳴。歲寒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次韻劉帥出郊一首

    劉克莊宋代〕競逐朱轓載酒行,熙熙物態與人情。浴沂我欲尋儒服,涉洧公方厭鄭聲。試問冶容遨夜市,何如赤腳饁春耕。故山
  • 越王樓歌(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,作台於州城西北)

    杜甫唐代〕綿州州府何磊落,顯慶年中越王作。孤城西北起高樓,碧瓦朱甍照城郭。樓下長江百丈清,山頭落日半輪明。君王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送剡縣陳永秩滿歸越

    方乾唐代〕俸祿三年後,程途一月間。舟中非客路,鏡里是家山。密雪沾行袂,離杯變別顏。古人唯賀滿,今挈解由還。
  • 秀州僧本瑩靜照堂

    蘇軾宋代〕鳥囚不忘飛,馬系常念馳。靜中不自勝,不若聽所之。君看厭事人,無事乃更悲。貧賤苦形勞,富貴嗟神疲。作堂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萬年歡

    程大昌宋代〕老鈍迂疏,盡世間樂事,不忺不覷。痴向韋編,根究卦爻來處。渾沌包中天地。謝東家、從頭指示。便和那、八八
  • 十八日分謁升德廟過江作

    趙蕃宋代〕命有叢祠事,晨興敢憚勤。渚沙微隱艇,山林總藏雲。雨勢紛未已,詩材怳見分。中流更回首,片片愧鷗群。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和次山贈別

    胡寅宋代〕牧養改聞政失中,茇棠深愧召南風。卻歸舊隱三家市,回望耆儒一畝宮。惠帳我今尋怨鶴,苹洲君復送驚鴻。別懷
  • 日橫墓

    司馬光宋代〕昔時南面並稱孤,今日還為絳灌徒。忍死祗能添屈辱,偷生不足愛須臾。一朝從殉傾群客,千古生風激懦夫。直使
    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
張通判輓詩原文_張通判輓詩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