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

作者:陳襄 朝代:宋代

原文

新接枝頭色倍添,馬蹄尋處帽欹檐。
春工別與鉛華麗,佛地偏資好相嚴。
紅蕊欲開丹未渥,素香堪茹雪非甜。
詩翁何事辜真賞,不許浮根浪發黏。

詩詞問答

問:《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》的作者是誰?答:陳襄
問:該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宋代

詩詞推薦

  • 寄題南山王隱居(一作王隱士居)

    許渾唐代〕近逢商洛客,知爾住南塘。草閣平春水,柴門掩夕陽。隨蜂收野蜜,尋麝采生香。更憶前年醉,松花滿石床。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送劉仲起主簿

    樓鑰宋代〕劉郎鸞棲海瀕色,不減向來人姓習。凜然軀幹即之溫,語恐傷人中有立。論交雖厚笑甘體,御吏以嚴無束濕。公餘
  • 晚泊桃源驛奉懷幕府諸公

    黃公度宋代〕鞍馬泊孤亭,人煙接古城。半村留晚照,萬壑送秋聲。風月思玄度,文章愧長卿。桃源何處在,山驛至今名。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夜歸

    杜甫唐代〕夜來歸來沖虎過,山黑家中已眠臥。傍見北斗向江低,仰看明星當空大。庭前把燭嗔兩炬,峽口驚猿聞一個。白頭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答晁以道

    陳師道宋代〕轉走東南復帝城,故人相見眼偏明。十年作吏仍餬口,兩地為鄰闕寄聲。冷眼尚堪看細字,白頭寧復要時名。孰知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和始平公長句寄漢州何學士

    司馬光宋代〕勢交倏忽易蕭條,賴有伊人尚建標。須信松筠凌雪茂,肯為蒲柳望秋凋。欽賢高館三年別,廣漢專城百舍遙。書紙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李嶠唐代〕征棹三江暮,連檣萬里回。相烏風際轉,畫鷁浪前開。羽客乘霞至,仙人弄月來。何當同傳說,特展巨川材。
  • 彩雲橋

    周弼宋代〕斷橋流水兩無期,殘日輕雲處處疑。乞與行人自沽酒,滿旗風雨豆花籬。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征西大將軍京陵王公會射堂皇太子見命作此詩

    陸雲魏晉〕惟岳隆周。生甫及申。天鑒在晉。祚之降神。邈矣遐風。茂德有鄰。永言配命。唯晉之鎮。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壬辰春雪

    於石宋代〕和氣胚胎斡化鈞,胡然積雪擁柴門。花梢凍壓春無力,山骨晴銷曉有痕。陽壯誰令陰作梗,寒驕猶勒暖歸根。昌黎
  • 鷓鴣天

    晏幾道宋代〕綠橘梢頭幾點春,似留香蕊送行人。明朝紫鳳朝天路,十二重城五碧雲。歌漸咽,酒初醺,盡將紅淚濕湘裙。贛江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歲暮枉衢州張使君書並詩因以長句報之

    白居易唐代〕西州彼此意何如,官職蹉跎歲欲除。浮石潭邊停五馬,望濤樓上得雙魚。萬言舊手才難敵,五字新題思有餘。貧薄
  • 夢中和觴字韻

    黃庭堅宋代〕天教兄弟各異方,不使新年對舉觴。作雲作雨手翻覆,得馬失馬心清涼。何處胡椒八百斛,誰家金釵十二行。一邱
  • 次韻鄧善之論詩

    方回宋代〕未極皮毛落,端難頰舌傳。夔音諧柷敔,岐脈按銘弦。舉自常如見,關心或不眠。江湖無正色,齲齒亦嫣然。
  • 登山

    許棠唐代〕信步上鳥道,不知身忽高。近空無世界,當楚見波濤。頂峭松多瘦,崖懸石盡牢。獼猴呼獨散,隔水向人號。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嵩溪驛

    劉克莊宋代〕舟子初辭去,風吹薄酒醒。一莖新鬢白,數點晚山青。潦倒彈長鋏,荒涼宿短亭。鄰雞空喔喔,不似昔年聽。
  • 頌一百則

    釋重顯宋代〕團團珠繞玉珊珊,馬載驢駝上鐵船。分付海山無事客,釣鰲時下一棬攣。
  • 和王中美大卿致政二首

    邵雍宋代〕自古有才思奮飛,夫君何故獨知時。平生懷抱未少屈,盛世掛冠良得宜。入格柳挼風細細,厭春花笑日遲遲。傳呼
  • 自題畫像

    蔡樞宋代〕平生陋質寫難真,畫史揮毫妙入神。瘦似休文寧復健,寒如東野故應貧。塵埃自笑雙蓬鬢,泡影俄驚兩幻身。從此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括蒼胡經仲以經術授吾鄉子弟

    吳芾宋代〕風期久已暗相親,樽酒論文未厭頻。底事天公苦乖隔,動將離索付騷人。
    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
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原文_和子瞻沿牒京品憶吉祥牡丹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