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

作者:陳子龍 朝代:明代

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

滿眼韶華,東風慣是吹紅去。
幾番煙霧,只有花難護。
夢裡相思,故國王孫路,春無主!杜鵑啼處,淚染胭脂雨。

詩詞問答

問: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作者是誰?答:陳子龍
問: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寫於哪個朝代?答:明代
問: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是什麼體裁?答:詞
問:陳子龍的名句有哪些?答:陳子龍名句大全

陳子龍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書法欣賞

陳子龍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書法作品欣賞
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書法作品

譯文和注釋

譯文
美麗的春光映入眼帘,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。幾重煙雨朦朧,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。夢裡總是時不時浮現起舊時故國的道路。春天反覆無常,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,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。

注釋
此詞原題為《點絳唇·春閨》,後代編者王昶等人為拔高陳子龍這首詞的思想而作了修改。
1.借惜花懷人,為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。

2.“幾番”句:指清兵地下後的一系列事變。
3.“王孫”,對尊禮、思慕者的稱呼,如淮南小山招隱士的“王孫游兮不歸”,這裡疑指魯王、唐王。
4.“春無”三句:嘆復國不易渡易水

詩文賞析

此詞見於《陳忠裕全集》,借惜花懷人,寄託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。正如題中所示,此詞是寫“春日風雨有感”。“春日風雨”,是當時所處的環境、節候和氣氛,而“有感”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。詞之起二句,先揚後抑。此時詞人舉目所見,是“滿眼韶華”,一片春光。繼而東風乍起,落紅遍地。這一頓挫,表現了自然界的變化,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。陳子龍生當明清易代之際,對明王朝懷有深厚感情。在他看來,明代江山無限美好,正如滿眼韶華。可是清兵南下,“揚州十日”、“嘉定三屠”,猶如驟起狂風,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。在這裡,詞人用的是比興手法。“韶華”(春光)和“紅”(花),代表美好事物,代表他所熱愛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;而“東風”則是 * 勢力的象徵,也隱喻清兵的南下,“東風”一辭作貶義者,古已有之,如陸游《釵頭鳳》“東風惡,歡情薄”,此處只是移用於詞人所憎惡的事物罷了。下面二句,以“幾番”照應前面的“慣”字。說明東風之摧殘百花非止一次,而是經常如此。“煙霧’二字,補足前句未及寫出的“雨”字。春天的風雨連綿無盡,常常呈現煙霧迷濛的狀態。在東風肆虐、煙雨茫茫的天氣中,百卉凋殘,一片淒涼,於是詞人不禁發出由衷的慨嘆:“只有花難護!”前幾句造足蓄勢,至此詞人的感情迸發而出,力抵千鈞。在生活中,他奔走呼號,出生入死,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,結果毫無效果。因此這一句正是反映了詞人內心深處的亡國之痛。

下片宕開一筆,徑寫對明王朝的繫念,但在詞的意脈上仍與上片緊密相連。詞人在白天看到風雨摧殘的落花,到了晚上便自然聯想到慘遭踐踏的故國。“夢裡相思”一句,為艷詞中常語,然而此處用以表達愛國之情,卻非常深刻而又貼切。“王孫”一辭,通常被理解為貴族子弟,如《楚辭·招隱士》“王孫游兮不歸,春草生兮萋萋”,但這裡的本意卻更接近杜甫《哀王孫》中所說的“可憐王孫泣路隅”。在清兵南下之際,朱明的宗室子弟,或流離道路,或輾轉溝壑,唯有少數人如唐王朱聿鍵、魯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圖反抗。此處作者對明代王孫魂牽夢縈,實際上是將復興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。可是夢醒之後,依然風雨如磐,落紅成陣。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,他不得不發出“春無主”的哀嘆。結二句進一步渲染出這種悲哀情緒,哭出了國家將亡的憂思。句中的“杜鵑”,又名杜宇,相傳是古蜀國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,它隱於西山,日夜悲啼,口吻常常出血。後人常用杜鵑啼血借指失國之痛。這裡說“淚染胭脂雨”系由“啼血”轉化而來,則杜鵑悲鳴時流出血淚,灑在飄颺落花的風雨中,紅雨滿天,景象壯麗而又悲慘。詞人若非懷有深仇慘痛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。用“胭脂”形容雨中落花,前人有杜甫的《曲江對雨》“林花著雨胭脂濕”;而用以兼喻淚水的有李煜的《烏夜啼》“胭脂淚,留人醉,幾時重”;陳子龍則將這些故實融會貫通,自鑄偉詞,賦予新意,令人讀來便覺有更深刻的意蘊和更強烈的美感。

陳子龍比較重視詩詞的寄託,他曾說過他之作詩是為了“憂時托志”(《六子詩序》)。此詞形式上雖“風流婉麗”,但詞人藉以“憂時托志”則與其詩作是一樣的,閱讀時須透過綺麗的表面,去體會深永的內涵。

詩詞推薦

  • 詠梅

    陳亮宋代〕疏枝橫玉瘦,小萼點珠光。一朵忽先發,百花皆事香。欲傳春信息,不怕雪埋藏。玉笛休三弄,東君政主張。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憶江南·春去也

    劉禹錫唐代〕春去也,多謝洛城人。弱柳從風疑舉袂,叢蘭裛露似沾巾。獨坐亦含嚬。
  • 出塞

    徐錫麟清代〕軍歌應唱大刀環,誓滅胡奴出玉關。只解沙場為國死,何須馬革裹屍還。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踏莎行·情似遊絲

    周紫芝宋代〕情似遊絲,人如飛絮。淚珠閣定空相覷。一溪煙柳萬絲垂,無因系得蘭舟住。 雁過斜陽,草 * 渚。如今已是愁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思帝鄉·春日游

    韋莊唐代〕春日游,杏花吹滿頭,陌上誰家年少,足風流,妾擬將身嫁與,一生休。縱被無情棄,不能羞。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夢江南·紅茉莉

    屈大均清代〕紅茉莉,穿作一花梳。金縷抽殘蝴蝶繭,釵頭立冬鳳凰雛。肯憶故人姝。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夜行船·正月十八日聞

    史達祖宋代〕不剪春衫愁意態。過收燈、有些寒在。小雨空簾,無人深巷,已早杏花先賣。白髮潘郎寬沈帶。怕看山、憶他眉黛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追憶征西幕中舊事

    陸游宋代〕憶昨王師戍隴回,遺民日夜望行台。不論夾道壺漿滿,洛筍河魴次第來。
  • 荊軻歌 / 渡易水歌

    佚名先秦〕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。(復還 一作:復反)探虎穴兮入蛟宮,仰天呼氣兮成白虹。(此句疑為後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菩薩蠻·秋風掃盡閒花

    佚名宋代〕秋風掃盡閒花草,黃花不逐秋光老。試與插釵頭,釵頭占斷秋。簪花人有意,共祝年年醉。不用泛瑤觴,花先著酒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眼兒媚·一寸橫波惹春留

    厲鶚清代〕一寸橫波惹春留。何止最宜秋。妝殘粉薄,矜嚴消盡,只有溫柔。  當時底事匆匆去?悔不載扁舟。分明記得,
  • 臨江仙·大風雨過馬當

    薛時雨清代〕雨驟風馳帆似舞,一舟輕度溪灣。人家臨水有無間。江豚吹浪立,沙鳥得魚閒。絕代才人天亦喜,借他只手回瀾。
  • 西江月·題溧陽三塔寺

    張孝祥宋代〕問訊湖邊春色,重來又是三年。東風吹我過湖船,楊柳絲絲拂面。世路如今已慣,此心到處悠然。寒光亭下水連天
  • 臨江仙·試問梅花何處

    張孝祥宋代〕試問梅花何處好,與君藉草攜壺。西園清夜片塵無。一天雲破碎,兩樹玉扶疏。誰擫昭華吹古怨,散花便滿衣裾。
  • 德佑二年歲旦

    鄭思肖宋代〕力不勝於膽,逢人空淚垂。一心中國夢,萬古下泉詩。日近望猶見,天高問豈知。朝朝向南拜,願睹漢旌旗。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滿江紅·題南京夷山驛

    王清惠宋代〕太液芙蓉,渾不似、舊時顏色。曾記得、春風雨露,玉樓金闕。名播蘭簪妃后里,暈潮蓮臉君王側。忽一聲、顰鼓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即事

    夏完淳明代〕復楚情何極,亡秦氣未平。雄風清角勁,落日大旗明。縞素酬家國,戈船決死生!胡笳千古恨,一片月臨城。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陌上花 使歸閩浙,歲暮有懷

    張翥元代〕關山夢裡,歸來還又、歲華催晚。馬影雞聲,諳盡倦郵荒館。綠箋密記多情事,一看一迴腸斷。待殷勤寄與,舊遊
    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載馳

    許穆夫人〔先秦〕載馳載驅,歸唁衛侯。驅馬悠悠,言至於漕。大夫跋涉,我心則憂。既不我嘉,不能旋反。視爾不臧,我思不遠。
  • 滿江紅·寫懷

    岳飛宋代〕怒髮衝冠,憑欄處、瀟瀟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莫等閒、白了
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原文_點絳唇·春日風雨有感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