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

作者:李白 朝代:唐代

原文

昔別黃鶴樓,蹉跎淮海秋。
俱飄零落葉,各散洞庭流。
中年不相見,蹭蹬游吳越。
何處我思君,天台綠蘿月。
會稽風月好,卻繞剡溪回。
雲山海上出,人物鏡中來。
一度浙江北,十年醉楚台。
荊門倒屈宋,梁苑傾鄒枚。
苦笑我誇誕,知音安在哉。
大盜割鴻溝,如風掃秋葉。
吾非濟代人,且隱屏風疊。
中夜天中望,憶君思見君。
明朝拂衣去,永與海鷗群。

詩詞問答

問:《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》的作者是誰?答:李白
問:該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唐代
問:該詩是什麼體裁?答:五古
問:李白的名句有哪些?答:李白名句大全

譯文和注釋

譯文
昔 * 我在黃鶴樓分別之後,我一直游離在淮海一帶,大好時光也全都虛度。
想當年,你我在洞庭湖分離,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樣分散各方,如同落葉一樣各自飄零。
時值中年依然沒能再相見.失意的我獨自一人在吳越漫遊。
我在什麼地方恩念你呢?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著綠蘿的時候。
會稽的風光是多么美好,剡溪水在周圍縈迴。
雲山仿佛是從那海上生出來,水清如鏡,人行走在水邊,就像是在鏡子中走來。
自從北渡浙江以後,十年的時間都在楚王的宮殿樓台上飲酒吟詩,沉醉不已。
才智壓倒了那荊門的屈原、宋玉,也可以令梁園的鄒陽和枚乘傾倒。
才華如此卓絕,卻不見知音在何處,對此我只能苦笑。
而今時局動亂,安祿山叛軍猖獗,像秋風掃落葉一樣。
而我卻不是那個可以拯救時局的人,只好在這屏風疊隱居。
夜半時分,我仰望天空,思念著你啊,想要和你相見。
明天我就要拂衣歸去了,從此以後永遠都要隱居避世了。

注釋
屏風疊: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,形狀像九疊屏風。
黃鶴樓:故址原在湖北武昌黃鵠礬上。
蹉跎:失時。
淮海:指今江蘇揚州一帶。
各散洞庭流:此句言如匯入洞庭湖的支流一樣各自分散。
蹭蹬:失意,不得志。
天台:山名。在今浙江天台縣北。
綠蘿:即女蘿、松葛,地衣類植物。
會稽:今浙江紹興。
剡(shan音善)溪:在今浙江嵊縣南。
楚台:楚地的樓台。古楚地包括今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區。
荊門:荊州荊門山。
倒:壓倒。
屈宋:屈原與宋玉,古代著名作家,他們都是荊州人。
梁苑:西漢梁孝王的兔園。
傾:超越。
鄒枚:鄒陽和枚乘,古代著名作家,他們都曾做過梁孝王的賓客。
誇誕:浮誇放誕。
大盜:指安祿山。
鴻溝:今河南賈魯河。曾是楚漢的分界線。
如風掃秋葉:此句形容安史叛軍破壞的厲害。
濟代:濟世。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,改“世”為“代”。
中夜:夜半。
永與海鷗群:此句指歸隱。

詩文賞析

此詩作於公元756(天寶十五載),當時洛陽以北的廣大地區,已盡為安史叛軍所占。當時李白為了躲避“安史之亂”,帶著宗氏夫人到廬山躲避。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,這次他隱居在廬山屏風疊達半年之久,並修建了讀書草堂,期間寫下此詩。

詩詞推薦

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原文_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