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

作者:高適 朝代:唐代

原文

嗟君此別意何如,駐馬銜杯問謫居。
巫峽啼猿數行淚,衡陽歸雁幾封書。
青楓江上秋天遠,白帝城邊古木疏。
新地即今多雨露,暫時分手莫躊躇。

詩詞問答

問:《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》的作者是誰?答:高適
問:該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唐代
問:該詩是什麼體裁?答:七律
問:高適的名句有哪些?答:高適名句大全

書法欣賞

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書法作品欣賞
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書法作品

譯文和注釋

譯文
此次離別不知你們心緒何如,停下馬來飲酒餞別詢問被為的去處。
巫峽猿猴悲啼令人傷心淚下,到達衡陽後讓大雁多為我捎來幾封書信。
秋日青楓江上孤帆遠遠飄去,白帝城邊古木參天、枝葉扶疏。
當今正逢盛世,朝廷是會普降恩方的,我們只是暫時的分離,不要煩惱悲傷。

注釋
峽中:此指夔州巫山縣(今屬重慶)。
謫居:為官的地方。
巫峽:地名,在今重慶市巫山縣東。古民謠《巴東三峽歌》:“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”
衡陽:地名,今屬湖南。相傳每年秋天,北方的南飛之雁,至衡陽的回雁峰,便折回北方。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,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後多寫信來。
青楓江:地名,在花溪。秋帆:指秋風吹著小舟,送友人遠去。

詩文賞析

這是一首送別詩,同時也是一首邊塞詩,同時送別兩人,且兩人均為遭貶而遷。

首聯“嗟君此別意何如,駐馬銜杯問謫居。”詩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貶,都有滿腹愁怨,而眼下又即將分別這一共同點,以深表關切的問句開始,表達了對李、王二少府遭受貶謫的同情,以及對分別的惋惜。“嗟”是嘆息之聲,置於句首,貶謫分別時的痛苦已不言而喻。“此別”、“謫居”四字,又將題中的“送”和“貶”點出,輕靈自然,不著痕跡。作者在送別之地停下馬來,與李、王二少府飲酒餞別,“意何如”、“問謫居”,反覆致意,其殷切珍重之情,顯而易見,一開篇就以強烈的感情,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。無怪乎方東樹在《昭昧詹言》中說:“常侍(即高適)每工於發端。”中間兩聯針對李、王二少府的現實處境,從二人不同的貶謫之地分別著筆,進一步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安慰。

“巫峽啼猿數行淚,衡陽歸雁幾封書?”上句寫李少府貶峽中。當時,這裡路途遙遠,四野荒涼,《巴東三峽歌》曰:“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”詩人構想李少府來到峽中,在這荒遠之地聽到悽厲的猿啼,不禁流下感傷的眼淚。下句寫王少府貶長沙。衡陽在長沙南面,衡山有回雁峰,傳說北雁南飛至此不過,遇春而回。歸雁傳書是借用蘇武雁足系書故事,但長沙路途遙遠,歸雁也不能傳遞幾封信。

“青楓江上秋帆遠,白帝城邊古木疏。”上句想像長沙的自然風光。青楓江指瀏水,在長沙與湘江匯合。這句寫李少府到了長沙,在秋高氣爽的季節,望著那明淨高遠、略無纖塵的藍天,自然會洗盡煩惱。下句想像夔州(即今四川奉節縣)的名勝古蹟。白帝城為西漢公孫述所築,在夔州,當三峽之口。這句寫王少府到了峽中,可以去古木參天、枝葉扶疏的白帝城憑弔古蹟,以求慰藉。

這四句情景相融,結合得自然巧妙,讀來自有一種蒼涼中飽含親切的情味。所寫之境,從巫峽到衡陽,從青楓浦到白帝城,十分開闊,而分寫二人,更顯出作者的藝術匠心。

作者在兩聯中,一句寫李、一句寫王,然後一句寫王、一句寫李,錯綜交織,而井然不亂,並且採用了“互文”這種修辭手法中的對句互見的方法,在一聯中上句隱含著下句,下句隱含著上句,“巫峽”一聯上句寫貶謫荒遠的淒涼,下句說要多通音信,表面看是對李、王分開講的,實際上是對兩人共同而言。同樣,“青楓江”一聯上句說流連光景,下句說尋訪古蹟,實際也是對二人共同講的。這樣,在精煉的字句中,包含了豐富的內容,既照顧到了二人不同的地點,又表達了對雙方一致的情意,詩人巧妙的處理,使寫分送二人的困難迎刃而解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最後一聯:“新地即今多雨露,暫時分手莫躊躇。”詩針對李、王二少府遠貶的愁怨和惜別的憂傷,進行了語重心長的勸慰,對前景作了樂觀的展望。新地雨露,是古代文人詩中的慣用之語,這裡用來和貶謫相連,也還深藏著婉曲的微諷之意。重點是在後一句“暫時分手莫躊躇”,意思是說:這次外貶,分別只是暫時的,你們不要猶豫不前,將來定有重歸之日。全詩在這裡結束,不僅與首聯照應,而且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思。

葉燮在《原詩》中,曾經指責此詩中間兩聯連用四個地名太多。其實,高適此詩情真意摯而又氣勢健拔,雖然連用了四個地名,但對詩意並無影響,反而使意境顯得更為開闊。

標籤:唐詩三百首送別邊塞同情

詩詞推薦

  • 送別

    王維唐代〕下馬飲君酒,問君何所之。君言不得意,歸臥南山陲。但去莫復問,白雲無盡時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竹里館

    王維唐代〕獨坐幽篁里,彈琴復長嘯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蜀道難

    李白唐代〕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難,難於上青天!蠶叢及魚鳧,開國何茫然!爾來四萬八千歲,不與秦塞通人煙。西當
  • 磧中作

    岑參唐代〕走馬西來欲到天,辭家見月兩回圓。今夜不知何處宿,平沙萬里絕人煙。
  •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

    韋莊唐代〕扶桑已在渺茫中,家在扶桑東更東。此去與師誰共到,一船明月一帆風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北青蘿

    李商隱唐代〕殘陽西入崦,茅屋訪孤僧。落葉人何在,寒雲路幾層。獨敲 * 磬,閒倚一枝藤。世界微塵里,吾寧愛與憎。
  • 古從軍行

    李頎唐代〕白日登山望烽火,黃昏飲馬傍交河。行人刁鬥風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野雲萬里無城郭,雨雪紛紛連大漠。胡雁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送魏十六還蘇州

    皇甫冉唐代〕秋夜深深北送君,陰蟲切切不堪聞。歸舟明日毗陵道,回首姑蘇是白雲。
  • 塞下曲

    許渾唐代〕夜戰桑乾北,秦兵半不歸。朝來有鄉信,猶自寄寒衣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

    柳宗元唐代〕城上高樓接大荒,海天愁思正茫茫。驚風亂颭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牆。嶺樹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迴腸。共來
  • 東郊

    韋應物唐代〕吏舍跼終年,出郊曠清曙。楊柳散和風,青山澹吾慮。依叢適自憩,緣澗還復去。微雨靄芳原,春鳩鳴何處。樂幽
  • 送賈訥倅眉

    蘇軾宋代〕老翁山下玉淵回,手植青松三萬栽。父老得書知我在,小軒臨水為君開。試看一一龍蛇活,更聽蕭蕭風雨哀。便與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送魏萬之京

    李頎唐代〕朝聞遊子唱離歌,昨夜微霜初渡河。鴻雁不堪愁里聽,雲山況是客中過。關城樹色催寒近,御苑砧聲向晚多。(樹
  • 望月懷遠 / 望月懷古

    張九齡唐代〕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瑤池

    李商隱唐代〕瑤池阿母綺窗開,黃竹歌聲動地哀。八駿日行三萬里,穆王何事不重來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送嚴員外(一作劉長卿詩)

    李嘉祐唐代〕春風倚棹闔閭城,水國春寒陰復晴。細雨濕衣看不見,閒花落地聽無聲。日斜江上孤帆影,草綠湖南萬里情。君去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送豆盧膺秀才南遊序

    柳宗元唐代〕君子病無乎內而飾乎外,有乎內而不飾乎外者。無乎內而飾乎外,則是設覆為阱也,禍孰大焉;有乎內而不飾乎外
  • 春草

    張旭唐代〕春草青青萬里餘,邊城落日見離居。情知海上三年別,不寄雲間一紙書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

    李白唐代〕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。孤帆遠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送別詩

    佚名隋代〕楊柳青青著地垂,楊花漫漫攪天飛。柳條折盡花飛盡,借問行人歸不歸。
  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
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_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