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

作者:楊朴 朝代:宋代

七夕原文

未會牽牛意若何,須邀織女織金梭。
年年乞與人間巧,不道人間巧已多。

詩詞問答

問:七夕的作者是誰?答:楊朴
問:七夕寫於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七夕是什麼體裁?答:七絕

楊朴七夕書法欣賞

楊朴七夕書法作品欣賞
七夕書法作品

譯文和注釋

譯文
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么樣?我願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。
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,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?只不過是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罷了。

譯文二

不明白牽牛的用意是怎么回事,每年七月總要邀請織女在天上穿梭織錦給地上的人們看。

你們年年讓人間乞得巧去,豈不知道人間的巧多得很哩!

注釋
(1)七夕:節日名。夏曆七月初七的晚上。古代神話,七夕牛朗織女在天河相會。
(2)未會:不明白,不理解。
(3)不道:豈不知道。

詩文賞析

唐詩主情,宋詩主理。宋的這種主理的詩,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,常有味同嚼蠟之感。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,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,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。楊朴的這首《七夕》,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。

詩的作者從牛郎、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,別出新裁,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。“未會牽牛意若何?須邀織女弄金梭。”前兩句設問: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,是怎么想的,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雲霞。這裡的“須”字,是一種懷疑和否定,從正面來解釋,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。這兩句來得非常奇,出人意料,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,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。以為神勝過人,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。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。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,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。這兩句為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,做了有力的鋪墊。

“年年乞與人間巧,不道人間巧己多”。這兩句是說: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、紡織等的聰慧、智巧,但實際上,人間的智巧己經是很多了,多得有點可怕。詩人在這裡並非是在讚揚人間的機巧,而是來了一個大轉彎,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巧智,還有行惡的智巧:有巧取牽奪,互相傾軋,以及繁複、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鬥角。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“巧”的含義已經不同於第三行詩中“巧”的含義。恰是這種新的含義,不無道理,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,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,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、奇崛詭辯之美。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鬥角的時候,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。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,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、巧妙、深刻。

楊朴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,加之詩語簡練、曉白、樸實,就使詩思凝重、洗鍊,富有趣味。

標籤:七夕節

詩詞推薦

  • 菩薩蠻·七夕

    陳師道宋代〕東飛烏鵲西飛燕。盈盈一水經年見。急雨洗香車。天回河漢斜。 離愁千載上。相遠長相望。終不似人間。回頭萬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鵲橋仙·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

    顧太清清代〕新秋逢閏,鵲橋重駕,兩度人間乞巧。欄乾斜轉玉繩低,問乞得、天機多少?閨中女伴、天邊佳會,多事紛紛祈禱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鷓鴣天

    晏幾道宋代〕當日佳期鵲誤傳。至今猶作斷腸仙。橋成漢渚星波外,人在鸞歌鳳舞前。歡盡夜,別經年。別多歡少奈何天。情知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

    李嘉祐唐代〕移家避寇逐行舟,厭見南徐江水流。吳越征徭非舊日,秣陵凋弊不宜秋。千家閉戶無砧杵,七夕何人望鬥牛。只有
  • 西江月·新秋寫興

    劉辰翁宋代〕天上低昂仰舊,人間兒女成狂。夜來處處試新妝。卻是人間天上。 不覺新涼似水,相思兩鬢如霜。夢從海底跨枯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秋蕊香·七夕

    吳文英宋代〕懶浴新涼睡早。雪靨酒紅微笑。倚樓起把繡針小。月冷波光夢覺。 怕聞井葉西風到。恨多少。粉河不語墮秋曉。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鵲橋仙·纖雲弄巧

    秦觀宋代〕纖雲弄巧,飛星傳恨,銀漢迢迢暗度。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、人間無數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夢,忍顧鵲橋歸路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辛未七夕

    李商隱唐代〕恐是仙家好別離,故教迢遞作佳期。由來碧落銀河畔,可要金風玉露時。清漏漸移相望久,微雲未接過來遲。豈能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鷓鴣天·當日佳期鵲誤傳

    晏幾道宋代〕當日佳期鵲誤傳,至今猶作斷腸仙。橋成漢渚星波外,人在鸞歌鳳舞前。歡盡夜,別經年,別多歡少奈何天。情知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沉醉東風·七夕

    盧摯元代〕銀燭冷秋光畫屏,碧天晴夜靜閒亭。蛛絲度繡針,龍麝焚金鼎。慶人間七夕佳令。臥看牽牛織女星,月轉過梧桐樹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七夕二首·其二

    德容唐代〕織女牽牛送夕陽,臨看不覺鵲橋長。最傷今夜離愁曲,遙對天涯愈斷腸。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同賦山居七夕

    李嶠唐代〕明月青山夜,高天白露秋。花庭開粉席,雲岫敞針樓。石類支機影,池似泛槎流。暫驚河女鵲,終狎野人鷗。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他鄉七夕

    孟浩然唐代〕他鄉逢七夕,旅館益羈愁。不見穿針婦,空懷故國樓。緒風初減熱,新月始臨秋。誰忍窺河漢,迢迢問鬥牛。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行香子·七夕

    李清照宋代〕草際鳴蛩。驚落梧桐。正人間、天上愁濃。雲階月地,關鎖千重。縱浮槎來,浮槎去,不相逢。星橋鵲駕,經年才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鵲橋仙·碧梧初出

    嚴蕊宋代〕碧梧初出,桂花才吐,池上水花微謝。穿針人在合歡樓,正月露、玉盤高瀉。蛛忙鵲懶,耕慵織倦,空做古今佳話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七夕歌

    張耒宋代〕人間一葉梧桐飄,蓐收行秋回斗杓。神官召集役靈鵲,直渡銀河雲作橋。河東美人天帝子,機杼年年勞玉指。纖成
  • 鵲橋仙 富少七夕為友人賦

    趙以夫宋代〕翠綃心事,紅樓歡宴,深夜沈沈無暑。竹邊荷外再相逢,又還是、浮雲飛去。錦箋尚濕,珠香未歇,空惹閒愁千縷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步蟾宮·閏六月七夕

    顧貞觀清代〕玉纖暗數佳期近,已到也、忽生幽恨。恨無端、添葉與青梧,倒減卻、黃楊一寸。天公定亦憐嬌俊,念兒女,經年
  • 荔枝香近·七夕

    吳文英宋代〕睡輕時聞,晚鵲噪庭樹。又說今夕天津,西畔重歡遇。蛛絲暗鎖紅樓,燕子穿簾處。天上、未比人間更情苦。秋鬢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  • 乞巧

    林傑唐代〕七夕今宵看碧霄,牽牛織女渡河橋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盡紅絲幾萬條。
    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
七夕原文_七夕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