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戈爾·斯特拉文斯基回到蘇聯

1962年9月21日

1962年9月21日 (農曆八月廿三),伊戈爾·斯特拉文斯基回到蘇聯。

伊戈爾·斯特拉文斯基回到蘇聯

1962年9月21日,凱旋歸來的英雄已經年老而衰弱,手裡揮舞的是指揮棒,而不是武器。在闊別蘇聯48年之後,伊戈爾-斯特拉文斯基重返故土,蘇聯政府已邀請他在莫斯科指揮兩場音樂會。他將指揮《奧菲厄斯》芭蕾組舞節目的第二部分。第一個樂章是《春天的風情》。斯特拉文斯基分別在1947年和1913年發表了這兩篇樂曲。

斯特拉文斯基(1882.06.17-1971.04.06)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鮑姆,1910年因創作芭蕾舞劇《火鳥》的音樂而一舉成名,1914年移居瑞士,1940年移居美國,並於1945年加入美國籍。他在音樂中的最大貢獻是指出了一個新的音樂概念,其中涉及不斷變化的節奏、節拍上的不平衡、卓絕的獨闢蹊徑的配器法、以及極不協合的和弦,其對二十世紀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。

主要作品有:

1908年,《降E大調交響曲》、聲樂套曲《牧神和牧羊女》

1909年,《幻想諧虐曲》《焰火》

1910年,芭蕾舞劇《火鳥》

1911年,芭蕾舞劇《彼得魯什卡》

1913年,芭蕾舞劇《青春祭》,此劇標誌著音樂現代主義的開端。

1918年,音樂劇《士兵的故事》

1920年,《管樂交響曲》、芭蕾舞劇《普欽涅拉》

1923年,芭蕾康塔塔《婚禮》、《管樂八重奏》

1924年,《鋼琴與管樂協奏曲》、《鋼琴奏鳴曲》

1925年,《A調鋼琴小夜曲》

1927年,音樂清唱劇《俄狄浦斯王》

1928年,芭蕾舞劇《繆司的指揮者阿波羅》

1030年,康塔塔《詩篇交響曲》

1931年,《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》

1934年,《帕賽芬尼》

1935年,《二架獨奏鋼琴的協奏曲》

1938年,《敦巴頓橡樹園協奏曲》

1940年,《C調交響曲》

1945年,《三樂章交響曲》

1955年,眾讚歌《聖曲》

1957年,芭蕾舞劇《競賽》

1958年,《哀歌》

1959年,《樂章》

1964年,管弦樂《變奏曲》

1966年,《安魂聖歌》

歷史上的 月 

詞條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