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網>> 康熙字典>> 匏康熙字典解釋

匏
拼音:páo 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_匏康熙字典,注音:ㄆㄠˊ 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_匏康熙字典,部首:勹,筆畫:11
五筆:DFNN,五筆98:DFNN,
統一碼:530F ,鄭碼:GDZR,倉頡碼:KSPRU,四角碼:47212
康熙字典筆畫:匏:11; 分解查字:夸包(kuabao),筆順,橫撇捺橫橫折撇折折橫折,

康熙字典【子集下】【勹字部】匏

【唐韻】薄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蒲交切,𠀤音庖。
【說文】瓠也。從夸,包聲。取其可包藏物也。
【詩·邶風】匏有苦葉。
【註】陸佃曰:短頸大腹曰匏。
【陸璣詩疏】匏葉少時可爲羹。又可淹煮,至八月葉卽苦。
【嚴粲·詩緝】匏經霜葉枯落,乾之腰以度水。
【魯語】苦匏不材於人,共濟而已。又【爾雅翼】匏在八音之一,笙十三簧,竽三十六簧,皆列管匏內,施簧管端。又以爲飮器。
【詩·大雅】酌之用匏。
【禮·郊特牲】器用陶匏,以象天地之性。又【韻會】匏瓜,星名。在河鼓東。
【集韻】或作瓟。
查看《康熙字典》掃描版匏在《康熙字典》第151頁 第33字
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_匏康熙字典
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_匏康熙字典糾錯

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_匏康熙字典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
{{/each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