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網>> 康熙字典>> 沱康熙字典線上查詢

沱
沱
部首:氵 讀音為:三點水兒(sāndiǎnshuǐér) 拼音:tuó
注音:ㄊㄨㄛˊ沱的
倉頡:EJP五筆編碼:IPXN
筆劃:共 8 劃康熙字典筆劃:沱:9;
分解查字:氵它(shuita)

康熙字典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沱

【唐韻】徒何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唐何切【正韻】湯何切,𠀤音駝。
【說文】江別流也。出㟭山。
【書·禹貢】岷山導江東別爲沱。
【註】引爾雅釋水,水自江出爲沱,漢爲潛。
【詩·地理攷】蔡氏曰:南郡枝江縣有沱水,其流入江,而非出於江也。華容縣有夏水,首出於江,尾入於沔,亦謂之沱。此荊州之沱,蜀郡郫縣江沱在東,西入大江。汶江縣江沱在西南,東入江,此梁州之沱。戴侗曰:沱名不一,梁州之沱,特其大者耳。又滹沱,河名。在定州。又涕垂貌。
【易·離卦】出涕沱若。又大雨貌。
【詩·小雅】俾滂沱矣。又【廣韻】徒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待可切,𠀤音柁。與𣵺同。瀢𣵺,沙土往來貌。
【郭璞·江賦】碧沙瀢𣵺而往來。又與沲同。潭沲,隨波貌。
【郭璞·江賦】隨風猗萎,與波潭沲。
【杜甫詩】春光潭沲秦東亭。今作淡沱。又【集韻】陳知切,音馳。與池同。

考證:〔【說文】水別流也。〕謹照原文水改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