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

歷史字典解釋

罔( ㄨㄤˇ wǎng ):蒙蔽。殆:危險。 唯讀書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;只思考不讀書就會走入迷途。語出《論語.為政》:“子曰:‘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’”謝覺哉《不惑集.想!》:“只‘學’不‘想’,把書本當教條,不顧客觀條件,生硬地拿現成公式去套,也必然碰大釘子,所謂‘學而不思則罔’;不‘學’只‘想’,離開實際事物,離開歷史經驗,‘以感想代政策’,必然大碰釘子,所謂‘思而不學則殆’!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學而的解釋 《論語》首篇篇名,後借指《論語》。 宋 劉克莊 《田舍即事》詩:“鄰壁嘲啾誦《學而》,老人睡少聽移時。”

歷史典故推薦:泥爪跡

同“鴻爪雪泥”。清 左宗棠《崇安道中和同征諸子用原韻》:“回首四年泥爪跡,明當出嶠意如何!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歷史

相關歷史

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_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