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駬

歷史字典解釋

《淮南子.主術訓》:“夫華騮綠耳,一日而至千里,然其使之搏兔,不如豺狼,使能殊也。”《史記》卷二十四《樂書》:“何必華山之綠耳而後行遠乎?”

傳說周穆王有八匹良馬,號“八駿”,其中之一名綠耳(同駬)。後遂用為詠駿馬之典。

唐.韓愈《寄盧仝》詩:“近來自說尋坦途,猶上虛空跨綠駬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綠的字典解釋 綠 (緑) ǜ 藍和黃混合成的顏色,一般草和樹葉呈現這種顏色:綠色。綠葉。綠燈。綠化。綠洲。綠茶。綠地。綠茸茸。綠水青山。 綠 (緑) ù 義同(一),專用於某些名詞:綠林。綠營(中國清代由漢人編成
  • 駬的字典解釋 駬 ě 〔騄駬〕見“ 騄”。 筆畫數:; 部首:馬; 筆順編號:

歷史典故推薦:耳後風生

形容馳驅極速。《梁書.曹景宗傳》:“景宗謂所親曰:‘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,與年少輩數十騎,拓弓弦作霹靂聲,箭如餓鴟叫。平澤中逐獐,數肋射之,渴飲其血,飢食其肉,甜如甘露漿。覺耳後風生,鼻頭出火,此樂使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綠駬歷史

相關歷史

綠駬_綠駬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