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稼不穡,取禾三百

歷史字典解釋

稼:種植。穡( ㄙㄜˋ sè ):收割。 不從事農業勞動,卻取得稻子三百束之多。 常用以表示對不勞而獲者的控訴。語出《詩.風.伐檀》:“不稼不穡,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宋.因《蝗蟲辭》:“一筵之費,或至千索。咀嚼已竭,未厭溪壑。不稼不穡,取禾三百。若是者,不謂之蝗,可乎?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三百的解釋 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曰:‘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無邪。’” 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詩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內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數。”後以“三百”指代《詩經》。 南朝

歷史典故推薦:孔璋移

源見“北山移文”。即《北山移文》。嘲諷熱中利祿而改節出仕者的文章。元 黃復圭《題草堂寺》詩:“我亦於今抗塵土,臨風慚讀孔璋移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不稼不穡,取禾三百歷史

相關歷史

不稼不穡,取禾三百_不稼不穡,取禾三百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