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不拾遺

道不拾遺怎么寫好看

道不拾遺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謂路有失物,無人拾取。常用來形容民風淳厚。公元前361年,鞅自逃亡至秦,剛剛即位的秦公任命他為相國,封以商地,稱為商君。商鞅雷厲風行地推行變法,鐵面無私,有罪之人,不管勢力多大,也要處罰;有功之人,即使自己親人,也敢於賞賜。因而太子駟(即秦惠文王)犯了法,他就下令將其兩個師傅分別處以黥刑和劓刑。一年之後,路上雖有失物,也無人前去拾取。軍事實力大大增強,諸侯都十分害怕秦國。

【出典】:

戰國策·秦策》一《衛鞅亡魏入秦》:“衛鞅亡魏入秦,孝公以為相,封之於商,號曰商君。商君治秦,法令至行,公平無私,罰不諱強大,賞不私親近,法及太子,黥劓其傅。期年之後,道不拾遺,民不妄取,兵革大強,諸畏懼。”

【例句】:

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秦人皆趨令,行之十年,秦民大說,路不拾遺,山無盜賊。”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“路不拾遺,器不雕偽。”


見“路不拾遺”。《漢書·何並傳》:“為長陵令,道不拾遺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道的解釋 道 à 路,方向,途徑:道路。鐵道。志同道合。 指法則、規律:道理。道德。道義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:道學。傳道。修道。 方法,辦法,技術:門道。醫道。 指“道家”(中國春秋戰國
  • 拾遺的解釋 ∶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,據為己有塗途不拾遺。;;《史記;孔子世家》夜不閉戶,道不拾遺 ∶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拾遺補闕詳細解釋.拾取他人的失物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期年之後,道不拾遺,民不妄取,兵革大

歷史典故推薦:雞口羞牛後

源見“寧為雞口,無為牛後”。比喻小者之首羞於為大者之後而受制。宋 陳師道《次韻秦觀聽雁聞雞》之二:“固知雞口羞牛後,不待雞群已可驚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道不拾遺歷史

相關歷史

道不拾遺_道不拾遺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