鋌而走險

鋌而走險怎么寫好看

鋌而走險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《左傳.文公十七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鹿死不擇音。’小國之事大國也,德,則其人也;不德,則其鹿也,鋌而走險,急何能擇?”杜預註:“鋌,疾走貌。言急則欲蔭茠於楚,如鹿赴險。”後因以“鋌而走險”喻指因無路可走而採取冒險行動。《明史.道憲傳》:“王不愛民,一旦鋌而走險,能獨與此曹保富貴乎?”峻青《海嘯》四章八:“但他們當中,畢竟大部分是窮的勞動人民,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壓迫鋌而走險逼上梁山的人。”


連動 鋌,快走的樣子;走險,奔向危險的地方。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。語出《左傳·文公十七年》:“小國之事大國也,德,則其人也;不德,則其鹿也。鋌而走險,急何能擇。”柳建偉《天涼好個秋》:“可出縣界得要村公所的路條,大印在侄兒手裡,一急,就要鋌而走險。”△常用於因迫不得已而去做危險的事情。→逼上梁山。也作“挺而走險”、“鋌鹿走險”、“挺鹿走險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鋌的解釋 鋌 (鋌) ǐ 快走的樣子:鋌而走險。 鋌 (鋌) ì 古代稱未經冶鑄的銅鐵。 箭頭裝入箭乾的部分。 古同“錠”,專門鑄成的各種形態的金銀塊,用以貨幣流通。 筆畫數:; 部首:釒; 筆順編號:
  • 走險的解釋 進行冒險活動鋌而走險詳細解釋.奔赴險峻處;奔走於險峻之處。《左傳·文公十七年》:“小國之事大國也,德,則其人也;不德,則其鹿也,鋌而走險,急何能擇。” 杜預 註:“鋌,疾走貌,言急則欲蔭茠於 楚 ,

歷史典故推薦:遲日

《詩.豳風.七月》:“春日遲遲。”毛傳:“遲遲,舒緩也。”後以“遲日”指春日。唐 皇甫冉《送錢唐駱少府赴制舉》詩:“遲日未能銷野雪,晴花偏自犯江寒。”宋 陸游《春日》詩:“遲日園林嘗煮酒,和風庭院?新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鋌而走險歷史

相關歷史

鋌而走險_鋌而走險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