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兼肉

食不兼肉怎么寫好看

食不兼肉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吃飯不用兩道肉食。謂飲食節儉。《文子.大道上》:“昔晉國奢,文公以儉矯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。”亦作“食不重肉”。《史記.管晏列傳》:“〔晏嬰〕既相齊,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。”


主謂 兼,兩種。吃飯時不用兩種肉食,形容生活儉節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昔晉國苦奢,文公以儉矯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,無幾時,人皆大布之衣,脫粟之飯。”△褒義。多用於稱讚生活飲食不奢侈。也作“食不重肉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食的解釋 食 í 吃:食肉。食慾。 吃的東西:食品。糧食。零食。豐衣足食。 俸祿:“君子謀道不謀食”。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:日食。月食。 食 ì 拿東西給人吃:食母(乳母)。 食 ì 用於人名:酈食其
  • 兼肉的解釋 二種肉食。《尸子》卷下:“ 晉 國苦奢, 文公 以儉矯之,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。”《後漢書·劉虞傳》:“ 虞 雖為上公,天性節約,敝衣繩履,食無兼肉。” 明 唐順之 《王冢婦唐孺人墓志銘》:“孺人從於

歷史典故推薦: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

城:指京城。廣眉:長眉。 京城裡時興畫長眉毛,各地就將變本加厲把眉毛延長到半個額頭。 比喻上有所好,下必有甚。語出《後漢書.馬援傳.附子廖》:“夫改政移風,必有所本。長安語曰:‘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食不兼肉歷史

相關歷史

食不兼肉_食不兼肉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