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肢半節

一肢半節怎么寫好看

一肢半節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。明 袁宗道《讀孟子》:“三代而下,市鮮中行,得鄉愿之一肢半節,皆足以成世。”亦作“一肢一節”。魯迅《準風月談.感舊以後(上)》:“但也因為所指的是一群,所以被觸著的當然也不會少,即使不是整個,也是那裡的一肢一節。”


並列 指事物的一小部分。明·袁宗道《讀孟子》:“三代而下,市鮮中行,得鄉愿之一肢半節,皆足以成世。”△多用於指小部分。也作“一肢一節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一的解釋 一 ī 數名,最小的正整數(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“壹”代)。 純;專:專一。一心一意。 全;滿:一生。一地水。 相同:一樣。顏色不一。 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織。 表示動作短暫,或是一次,或具試探性:算
  • 節的解釋 節 (節)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:竹節。節外生枝。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線的部分:關節。兩節車廂。 段落,事項:節節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節目。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,每段開始的名稱

歷史典故推薦:面譽背非

見“面譽背毀”。《宋史·范杲傳》:“杲性虛誕,與人交,好~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一肢半節歷史

相關歷史

一肢半節_一肢半節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