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偏不倚

不偏不倚怎么寫好看

不偏不倚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《禮記.中庸》宋 朱熹題解:“中者,不偏不倚,無過不及之名。”中庸之道適得其中而無偏頗之弊,後常用於指不偏袒任何一方。魯迅《華蓋集續編.送灶日漫筆》:“在現今的世上,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論,本來是一種夢想;即使是飯後的公評,酒後的宏議,也何嘗不可姑妄聽之呢。”


並列 原指儒家折中的“中庸之道”。現指不偏袒任何一方,表示公正或中立。也形容一點不歪,正中目標。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:“中者,不偏不倚,無過不及之名。”西門丁《玉佛謎》:“那桌角噗地一聲掉下,漢子不慌不忙拾了起來,隨手向後一拋,不偏不倚落在卓湛的酒杯里。”△用於描寫人中立態度。→中庸之道 無偏無黨 中立不倚↔畸輕畸重 厚此薄彼。 也作“不偏不徇”、“無偏無倚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。 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無術。不速之客。 單用
  • 倚的解釋 倚 ǐ 靠著,倚靠。倚賴。倚傍。倚托。倚重。 仗恃:倚勢。倚恃。倚仗。 偏,歪:不偏不倚。 隨著,和著:“使慎夫人鼓瑟,上自倚瑟而歌”。 筆畫數:; 部首:亻; 筆順編號:

歷史典故推薦:唇不離腮

明·蘭陵笑笑生《 * 詞話》第回:“你不去卻怎樣兒的,少不的唇不離腮,還在一處兒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不偏不倚歷史

相關歷史

不偏不倚_不偏不倚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