滅虢取虞

滅虢取虞怎么寫好看

滅虢取虞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源見“虢滅虞亡”。謂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,等滅掉甲國後又消滅掉乙國的謀略。《三國演義》一一五回:“今先定西蜀,乘順流之勢,水陸並進,併吞東吳,此‘滅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


並列 一種謀略,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,等滅掉甲國後再消滅掉乙國。語本魯僖公五年,晉獻公假道虞國,出師伐國。滅虢後,又回師滅掉虞國。《三國演義》115回:“今先定西,乘順流之勢,水陸並進,併吞東吳,此‘滅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△多用於軍事方面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滅的解釋 滅 (滅) è 火熄:熄滅。 消失,喪失:滅口。滅亡。不可磨滅。滅族(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,一人犯罪,株連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親屬,都被一起殺掉)。 淹沒:滅頂之災。 亡明著 筆畫數:; 部首:火; 筆
  • 虞的解釋 虞 ú 預料:不虞。 憂慮:無凍餒之虞。 欺騙:爾虞我詐。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。 古同“娛”,安樂。 古代掌管山澤的官:虞人(中國春秋戰國時稱)。 傳說中的中國朝代名,舜所建。 姓

歷史典故推薦:老寅台

源見“同寅協恭”。舊時對同僚的尊稱。《儒林外史》二三回:“董知縣道:‘倒沒甚么事,只有個做詩的朋友在貴治,叫做牛布衣,老寅台青目一二,足感盛情。’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滅虢取虞歷史

相關歷史

滅虢取虞_滅虢取虞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