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擔兩頭脫

歷史字典解釋

主謂 兩頭尖的扁擔,挑東西會兩頭脫落。比喻兩邊落空,都得不到。元·無名氏《氣英布》1折:“你這裡怕不有千般揣摩,卻將咱一時間瞞過,則怕你弄的咱做了尖擔兩頭脫。”△貶義。多用於寫事物得失方面。 →一無所得 雞飛蛋打 ↔左右採獲 一舉兩得。也作“尖擔擔柴兩頭脫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尖擔的解釋 挑柴用的長棍,竹木製成,兩端尖,可插入柴束內,故稱。《警世通言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》:“果然是個樵夫。頭戴箬笠,身披草衣,手持尖擔。”

歷史典故推薦:荊璧

同“荊山玉”。南朝 梁 庾肩吾《奉和武帝苦旱》:“江蘋享上帝,荊璧奠高巒。”唐 杜牧《池州送孟遲先輩》詩:“周鼎列瓶罌,荊璧橫拋??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尖擔兩頭脫歷史

相關歷史

尖擔兩頭脫_尖擔兩頭脫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