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

歷史字典解釋

比喻雙方爭執不下,第三者坐享其成。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 “自古說,‘鷸蚌相爭,漁人得利。’ 到收場想一想,總是被沒相干的人得了去。” ●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: “趙且伐燕,蘇代為燕謂惠王曰: ‘今者臣來,過易水,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鷸曰: 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蚌亦謂鷸曰: 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鷸。” 兩者不肯相舍,漁者得而並禽之。今趙且伐燕,燕趙久相支,以弊大眾,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。故願王之熟計之也。’ 惠王曰:‘善。’ 乃止。” 曝(pu): 曬太陽。鷸(yu): 水鳥名。拑(qian): 同 “鉗”,夾住。喙(hui): 鳥嘴。禽: 通 “擒” 。相支: 對峙。戰國中期,趙將伐燕,蘇代為燕勸阻趙惠文王。他說鷸蚌相爭,漁翁並擒,今趙燕相互拚鬥,而強秦則如漁翁乘機坐享其利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鷸蚌的解釋 比喻兩相對峙的人和物。 唐 溫大雅 《大唐創業起居注》卷二:“得入 關 ,據 蒲津 而屯 永豐 ,阻 崤 函 而臨 伊 洛 ,東看羣賊鷸蚌之勢,吾然後為 秦 人之漁父矣。” 清 金安清 《洋務

歷史典故推薦:無可比擬

沒有可與之相比的。《續傳燈錄.江陵護國齊月禪師》:“窮外無方,究內非里,套用萬般,無可比擬。”毛 * 《新民主主義論》:“這是一個絕大的變化,這是自有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以來無可比擬的大變化。”亦作“無可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歷史

相關歷史

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_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