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唇竭齒寒

唇竭齒寒

同“唇亡齒寒”。《呂氏春秋.權勛》:“先人有言曰:‘唇竭而齒寒。’”高誘註:“竭,亡也。”《淮南子.說林訓》:“川竭而谷虛,丘夷而淵塞,唇竭而齒寒。”


見“唇亡齒寒”。《淮南子·說林訓》:“丘夷而淵塞,唇竭而齒寒。”

唇竭齒寒字典分解

成語唇竭齒寒的解釋 嘴唇沒有了,牙齒就會感到寒冷。比喻利害密要相關。

齒寒的解釋 (1).牙齒外露而寒。比喻有外憂。《穀梁傳·僖公二年》:“語曰:脣亡則齒寒,其斯之謂與。”《舊唐書·田弘正傳》:“自 弘正 歸國, 幽 、 恆 、 鄆 、 蔡

多學一學:唇焦口燥【歷史典故】

焦:乾。口唇乾燥。形容費盡口舌。也形容非常乾渴。唐.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” 並列 嘴唇乾裂,口裡焦燥。唐·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“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,忍能對面為盜賊,公然抱茅入竹去,~呼不得,歸來倚仗自嘆息。”△形容非常乾渴或竭盡全力地勸說或說明。→舌敝唇焦 喉焦唇乾。也作“唇乾舌燥”。

唇竭齒寒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