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曠識勞薪

歷史字典解釋

《藝文類聚》八七引晉.皇甫謐《玄晏春秋》:“倫過予,言及於味,稱侍中子陽,食餅知鹽生,精味之至也。予曰:‘師曠識勞薪,易牙別淄澠,子陽今之妙也,定之何難?’”

勞薪,指以舊車輪外周之木為薪柴。春秋時,晉國樂師師曠不但熟悉聲律,而且善辨滋味,據說用舊車輞所燒食物之味,他都能辨別出來。後用為詠善於嘗味之典。《世說新語.術解》荀勖在晉武帝坐食筍進飯,也有能識勞薪為炊之事。可供參閱。

《隋書.王劭傳》載上表:“昔師曠食飯,雲是勞薪所爨。晉平公使視之,果然車輞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師曠的解釋 春秋 晉國 樂師。善於辨音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 師曠 之聰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參閱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、《逸周書》、《莊子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書。後以為聽覺超凡,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。 唐 楊炯
  • 勞薪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術解》:“ 荀勖 嘗在 晉武帝 坐上食筍進飯,謂在坐人曰:‘此是勞薪炊也。’坐者未之信,密遣問之,實用故車腳。”按,舊時木輪車的車腳吃力最大,使用數年後,析以為燒柴,

歷史典故推薦:孟嘗還珠

源見“合浦珠還”。稱讚地方官政績卓著。唐 李瀚《蒙求》:“孟嘗還珠,劉昆反火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師曠識勞薪歷史

相關歷史

師曠識勞薪_師曠識勞薪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