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

歷史字典解釋

比喻時機難得,不可錯過。出自五代安重榮之語。安重榮(?-942年)小字鐵胡,朔州(今山西朔縣)人。自幼體壯力強,善騎射後唐時任振武道巡邊使。後歸石敬瑭,任成德軍節度使,累遷至使相。他對石敬瑭認丹為父,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行為極為不滿,曾上表批評石敬瑭。表中並提到:北方地區的吐渾、党項、沙陀等族,對契丹的凌虐都憤惋不已,情願點集兵馬與契丹作戰。而且契丹所任命的朔州節度使山也已被其副使殺掉,全城將士擬歸朝廷。這是一個征討契丹的好機會,真是機不可失、時不再來,但他的建議並未被石敬瑭所採納。天福六年(941年),他起兵反晉,企圖奪取帝位,兵敗被殺。

【出典】:

《舊五代史》卷98《晉書二十四。安重榮傳》1303頁:“昨奉宣頭及累傳聖旨,令臣凡有往復契丹,更須承奉,當候彼生頭角,不欲自起釁端,貴初終,不愆(qiān千)信誓。仰認睿(ruì銳)旨,深惟匿瑕,其如天道人心,至務勝殘去虐,須知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。竊以諸蕃不招呼而自至,朔不攻伐以自歸,蓋系人情,盡由天意……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再來的解釋 .再一次來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時者難得而易失也。時乎時,不再來。” 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燈前修本》:“此去好憑三寸舌,再來不值半文錢。” 郭沫若 《喀爾美蘿姑娘》:“一切都是一年前見她時的光

歷史典故推薦:載廉之石

源見“鬱林石”。喻指清廉家風。清 錢謙益《父餘道加封征仕郎戶科給事中制》:“家傳載廉之石,菽水為歡;庭生交讓之木,冠衣相代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歷史

相關歷史

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_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