諱惡不悛

諱惡不悛怎么寫好看

諱惡不悛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諱:隱諱。悛:改過,悔改。隱瞞罪惡,不肯悔改。《後漢書.朱暉傳》:“昔秦政煩苛,百姓土崩,奮臂一呼,天下鼎沸,而面諛之臣,猶言安耳。諱惡不悛,卒至亡滅。”


並列 諱,隱諱。悛,悔改。堅持作惡,不肯悔改。《後漢書·朱穆傳》:“昔秦政煩苛,百姓土崩,陳勝奮臂一呼,天下鼎沸,而面諛之臣,猶言安耳。諱惡不悛,卒至亡滅。”△貶義。用於批評人作惡不改。→怙惡不悛 執迷不悟 ↔翻然改悔

詞語分解

  • 諱惡的解釋 .諱與惡。諱,先王之名;惡,忌日,一說國家之大凶大災。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大史典禮,執簡記,奉諱惡。” 鄭玄 註:“諱,先王名。惡,忌日,若子、卯。” 孫希旦 集解:“惡,若日月食、四鎮五嶽崩、大傀異烖
  • 不悛的解釋 不悔改。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 知伯 不悛, 趙襄子 由是惎 知伯 ,遂喪之。” 唐 岑參 《阻戎瀘間群盜》詩:“兵革方禦寇,爾惡胡不悛?” 明 無名氏 《玉環記·皋逢簫玉》:“知再不悛,乘風

歷史典故推薦:橫無忌憚

任意妄為,無所顧忌。郭沫若《羽書集.告國際友人書》:“這種狂暴的行為,就是未開化的蠻人都是不能做出的,而日本軍部橫無忌憚地,在二十世紀開明的今日,不惜一演再演地引以為快意了。” 偏正 胡作非為,毫無顧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諱惡不悛歷史

相關歷史

諱惡不悛_諱惡不悛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