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淤泥而不染

歷史字典解釋

淤泥:污泥。 出於污泥而不為污泥所染。 形容蓮花的生態。比喻君子不為世俗所染污。語出宋.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二五回:“其實信得她這朵妙法蓮花出污泥而不染,真有個磨而不磷,涅而不緇的光景。”


偏正 比喻身處污濁的環境而能保持純潔。《敦煌變文集·維摩詰講經文》:“如蓮無染淤泥,似桂無侵於霜雪。”國培《漩流》11章:“李明笑了,熱情地說:‘每一個人出淤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。只要迎著革命的風暴走去。就會將我們身上的污泥沖洗得乾乾淨淨。’”△褒義。多用於人的品性方面。也作“出污泥而不染”。

歷史典故推薦:鑿壁借光

晉·葛洪《西京雜記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學而無燭,鄰舍有燭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書映光而讀之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出淤泥而不染歷史

相關歷史

出淤泥而不染_出淤泥而不染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