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十八里鎮

十八里鎮

(1)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北部。面積110平方千米。人口5.9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十八里舖,人口 3760。原名澗清鋪,因距亳州城十八里更今名。1958年設十八里公社,1983年設鄉。1992年十二里、孫口、羊廟、侯橋等鄉併入置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等。為亳州市藥材生產基地。是西通河南門戶,兩省間物資交換地,集市貿易興盛。有糧食加工、製藥、農具修造、木材加工、釀酒、建材等廠。亳鹿公路經此。(2)在河南省永城市中部。面積47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7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十八里舖,人口 1680。明設驛鋪,因與城區相距十八里,故名。1977年建公社,1984年改鄉,2000年置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。有印刷、製革、麵粉加工等廠。鄭永公路經此。(3)在河南省尉氏縣東部,東與通許縣接壤。面積80平方千米。人口5.5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十八里村,人口1300。因距縣城十八里,故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鄉,1999年置鎮。主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。土特產以“尉青豆”聞名。魚、鴨混養已具規模。1991年在小王貨修大型攔河壩,並建5650千伏輸變電站。有農藥、織襪、麵粉、磚瓦、棉花加工等廠。鄭永公路經此。古蹟有岑彭墓、馬武墓。

多看看:十三洋行【歷史事件】

也叫公行、洋行、外洋行,是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廣州海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。十三行之名是沿襲明代的舊稱。清代嚴格實行閉關政策,規定對外貿易僅限於廣州一口後,廣州十三行業務更加發達,但並不完全固定為十三家,歷年數目並不相同,時多時少,習慣上稱之為十三行。十三行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洋船貨稅餉、規禮、傳達官府政令、代遞外商公文、管理外洋商船人員等義務,起政府與外商間一切交涉的中間人作用。另外,它享有對

十八里鎮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