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溜之乎也

溜之乎也

之:助詞。乎、也:文言語氣詞。形容偷偷地走開。含有詼諧或譏諷的意味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回:“三荷包見此光景,搭訕著就溜之乎也。”《烈火金鋼》第十九回:“他一看風頭兒不順,就撒開兩腿溜之乎也。”又有【溜之大吉】。(吉:吉祥。)偷偷地溜掉完事。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四回:“稚燕趁著他們擾亂的時候,也就溜之大吉。”


述補 偷偷走掉。《痛史》6回:“他卻少陪也不說一聲,就此~去了。”△多用於形容行為。→溜之大吉 金蟬脫殼 逃之夭夭 ↔勇往直前 一往無前

溜之乎也字典分解

成語溜之乎也的解釋 溜走(諷刺的、風趣的說法)。

多看看:溜索【歷史知識】

又名溜殼橋、溜筒橋或稱懸筒渡索。即繩渡。分布在西南藏、彝、羌等民族地區的一種古老渡河設施。索橋最早形制分單索、雙索兩種。溜索方法分平溜、陡溜。僅用一根或兩根直徑10厘米左右的竹纜,取傾斜之勢,橫跨於急流山澗之兩岸。竹纜上套長約尺許的木筒一節,稱為溜殼。渡者以皮帶或麻繩緊束腰間,身體掛在溜殼上,手拉足推,隨溜殼滑越而過。溜索不僅渡人,還可運貨或載牲畜。最早者為《後漢書》中所稱“跨涉懸度”,唐有獨孤

溜之乎也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