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之

歷史字典解釋

腐:腐爛,敗壞。 物體總是自身先腐敗,然後蟲子才得以寄生。 比喻內部先有弱點,然後才為外物所侵害。語出宋.蘇軾《范增論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後蟲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後讒入之。”清.李漁《閒情偶寄.頤養部.卻病第五》:“然物必先朽,而後蟲生之,苟能固其根本,榮其枝葉,蟲雖多,其奈樹何?”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二章:“也想起《古文辭類纂》上面的‘物必先腐,而後蟲生之’那兒句文章。”《心底築起一道防腐的壁壘》(《人民日報》1982年4月30日):“警惕呵,人們!反腐蝕鬥爭是長期的。諺云:‘物必自腐,而後蟲生之’,人們該捫心自問:在金錢、洋貨面前不動心,你能做到嗎?”李庚辰《雜感點滴》(《中國青年報》1993年5月18日):“‘物必先腐,而後蟲生之。’任何時候都須‘慎獨’、‘慎微’、‘慎初’。籬笆扎得緊,野狗鑽不進。”

歷史典故推薦:師雄來月下

源見“羅浮夢”。指趙師雄醉憩梅花下。用以詠梅。清 秋瑾《梅》詩之四:“未見師雄來月下,如何卻現女郎身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之歷史

相關歷史

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之_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之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