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事問

每事問怎么寫好看

每事問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偏正 遇到每一件事,都要問一問、弄清楚。語出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或曰:‘孰謂鄹(zōu)人之子知禮乎? 入太廟,每事問。’子聞之曰:‘是禮也。’”[例]孔子並非先知先覺,主要在於肯學,是個“每事問”,故而聖明。△褒義。多用於表現人謙虛好學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每事問的解釋 《論語·八佾》:“ 子 入太廟,每事問。”後用以指遇事多做調查研究。 陶行知 《每事問》詩:“人力勝天工,只在每事問。” 毛 * 《反對本本主義》二:“邁開你的兩腳,到你的工作範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
  • 問的字典解釋 問 (問)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:詢問。問答。問題。問鼎(指圖謀奪取政權)。問津。質問。過問。 為表關切而詢問:慰問。問候。問長問短。 審訊,追究:審問。問案。唯你是問。 管,干預:概不過

歷史典故推薦:混然一體

《二程遺書》卷二上:“學者須先識仁。仁者,渾然與物同體。義、禮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每事問歷史

相關歷史

每事問_每事問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