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善不足以為政

歷史字典解釋

光有好心,不足以治理好政事。 表示為政離不開規矩和法度。語出《孟子.離婁上》:“今有仁心仁聞,而民不被其澤,不可法於後世者,不行先王之道也。故曰:徒善不足以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。”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四:“君如堯舜,無紀綱法度之施,而但曰恩德,所謂徒善不足以為政也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為政的解釋 .治理國家;執掌國政。《詩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不自為政,卒勞百姓。”《左傳·宣公元年》:“於是 晉侯 侈, 趙宣子 為政,驟諫而不入,故不競於 楚 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周五聲調曲·商調曲一》:“ 有

歷史典故推薦:繩鋸木斷

同“水滴石穿”。秦牧《在探索學問的道路上》:“我以為治學最主要,就是得有毅力。水滴石穿,繩鋸木斷。這樣的現象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。” 並列 用繩當鋸,也能把木頭鋸斷。比喻力量雖小,只要持之以恆,也能做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徒善不足以為政歷史

相關歷史

徒善不足以為政_徒善不足以為政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