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學而優則仕

學而優則仕

《論語.子張》:“子夏曰:‘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。’”朱熹集注:“優,有餘力也……學而仕,則所以驗其學者益廣。”後指學習成績優秀,就去作官。因以“學而優則仕”為學習成績優秀者能作官之典故。魯迅《十四年的“讀經”》:“何也?曰:‘學而優則仕’故也。倘若‘學’而不‘優’,則以笨牛沒世。”


主謂 學習了有餘力便去做官。後指學習成績優異便提拔去當官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子夏曰:‘仕而優則學,~。’”張賢亮《小說中國》:“儒家教導人‘~’,戲曲誘導人‘十年寒窗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揚’……”△多用於儒家教導人方面。也作“學優而仕”。

學而優則仕字典分解

學而的解釋 《論語》首篇篇名,後借指《論語》。 宋 劉克莊 《田舍即事》詩:“鄰壁嘲啾誦《學而》,老人睡少聽移時。”

也學習下:學圃【歷史典故】

《論語.子路》:“樊遲請學稼,子曰:‘吾不如老農。’請學為圃,曰:‘吾不如老圃’。”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地,孔子回答說:問我不如去問老農夫。又問如何種瓜果蔬菜,孔子說:你最好去問老菜農。後因以為歸隱之典。宋.趙師秀《薛氏瓜廬》:“吾生嫌已老,學圃未如君。”

學而優則仕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