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

歷史字典解釋

這是儒家 * 思想的基本范,即自己所不喜歡的,不能強加於他人。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,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?孔子說,那就是恕啊!自己所不喜歡的,就不要強加於他人。

【出典】:

論語·靈公》:“子貢問曰:‘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’子曰:‘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楊梓《豫讓吞炭》一折:“待驅兵將,積草屯糧,平白地要把鄰邦困,可不道:‘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’”


主謂 指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,不要強加給別人做。語出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子貢問曰:‘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’子曰:‘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’”元·楊梓《豫讓吞炭》1折:“待驅兵領將,積草屯糧,平白地要把鄰邦困,可不道‘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’。”△用於寫人的為人處事。→推己及人 以意逆心 恕己及人 ↔強人所難 強按牛頭 逼公雞下蛋。也作“己所不安,勿施於人”、“己所不欲,毋加諸人”。

歷史典故推薦:路人皆知

源見“司馬昭之心”。指人所共知的野心。清 黃宗羲《御史余公墓志銘》:“尾大末強,路人皆知,不敢聲揚,公獨奮筆。”《野叟曝言》七二回:“秦檜之惡,路人皆知。” 主謂 過路人個個都知道。比喻人所共知。語本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歷史

相關歷史

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_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