悔之無及

悔之無及怎么寫好看

悔之無及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後悔也來不及了。《史記.伍子胥列傳》:“願王釋齊而先越,若不然,後將悔之無及。”《三國志.書.董卓傳》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載卓表:“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,潰癰雖痛,勝於養肉,及溺呼船,悔之無及。”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.三月的租界》:“當初以為可以不觸犯某一個人,後來才知道觸犯了一個以上,真是‘悔之無及’。”亦作“悔之亡及”。亡:通“無”。《漢書.晁錯傳》:“夫以人之死爭勝,跌而不振,則悔之亡及也。”亦作“悔之何及”。宋.洪邁《夷堅丁志.龔丕顯》:“一時良以為得策,不謂陰譴分明乃如是,悔之何及也。”亦作“悔之不及”。元.無名氏《三出小沛》一折:“某想當日,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,悔之不及。”亦作“悔之莫及”。明.仕義《新知錄摘抄.楊公翥》:“〔智〕乃作木方,刻‘戒暴怒’三字,掛之目前以示警。已而怒其人,欲撻之,輒忘其戒,取木方以擊之。怒性既消,觀其所戒,悔之莫及也。”


主謂 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。語出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願王釋齊而先越,若不然,後將悔之無及。”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〈出關〉的“關”》:“當初以為可以不觸犯某一個人,後來才知道倒觸犯了一個以上,真是‘悔之無及’,既然‘無及’,也就不悔了。”△用於形容後悔的心態。→追悔無及 ↔毫無悔意。也作“悔之不及”、“悔之晚矣”、“悔之何及”、“悔之亡及”、“懊悔無及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悔的解釋 悔 ǐ 懊惱過去做得不對:後悔。懊悔。悔改。悔恨。悔悟。追悔莫及。 筆畫數:; 部首:忄; 筆順編號:
  • 無及的解釋 沒時間,來不及悔恨無及詳細解釋.沒有趕到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無及於 鄭 而勦民,焉用之? 楚 歸而動,不後。”.來不及。《左傳·哀公六年》:“作而後悔,亦無及也。” 宋 蘇軾 《代張方平諫用

歷史典故推薦:惡衣糲食

同“惡衣菲食”。《資治通鑑.後周世宗顯德三年》:“有大將與其黨十餘人謀作亂,行逢知之,大會諸將,於座中擒之,數曰:‘吾惡衣糲食,充實府庫,正為汝曹,何負而反!’”《元史.張懋傳》:“懋惡衣糲食,率之以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悔之無及歷史

相關歷史

悔之無及_悔之無及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