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

歷史字典解釋

《莊子.知北游》:“光曜不得問,而熟視其狀貌,窅然空然,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“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”,意謂看見了與沒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聽見一樣。形容對某一事物極不關心,或形容對人對事極不負責任的態度。秦牧《核心》:“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,他也會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的。”


並列 眼睛睜著,卻沒有看見;耳朵著,卻沒有聽到。形容不關心,不注意。語本《老子》14章:“視之不見名曰夷,聽之不聞名曰希。”《禮記·大學》:“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秦牧《核心》:“沒有一定的思想水平,英雄人物即使就在眼前,他也會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的。”△貶義。多用於指不重視,不注意。→熟視無睹 充而不聞 ↔眼觀四面,耳聽八方。 也作“視而弗見,聽而弗聞”、“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”、“聽而無聞,視而無見”。

歷史典故推薦:燒尾牛

源見“火牛陣”。比喻辛勞奔波。清 袁枚《遣懷雜詩》之十四:“何苦蚩蚩氓,奔如燒尾牛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歷史

相關歷史

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_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