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箑夏裘

歷史字典解釋

比喻不合時宜、不切實用的行為。南朝宋鮑照《園葵賦》: “彼圓行而方止,固得之於天性;伊冬箑而夏裘,無雙功而並盛。” ●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: 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無用於已,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。” 漢王充《論衡·逢遇》: “作無益之能,納無補之說,以夏進爐,以冬奏扇,為所不欲得之事,獻所不欲聞之語,其不遇禍,幸矣,何福祐之有乎?”箑(sha): 扇子。裘: 皮衣。古人認為,冬天的扇子,夏天的皮衣,無益於人,人們則視為塵土,棄而不顧。


見“冬扇夏爐”。南朝宋·鮑照詩:“伊冬箑而夏裘,無雙功而並盛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冬的解釋 冬 (③鼕) ō 一年中的第四季:冬季(農曆十月至十二月)。冬天。冬眠。 姓。 象聲詞,敲鼓聲:戰鼓冬冬。 夏 筆畫數:; 部首:夂; 筆順編號:
  • 裘的解釋 裘 ú 皮衣:狐裘。集腋成裘。 姓。 筆畫數:; 部首:衣; 筆順編號:

歷史典故推薦:枝末生根

樹木的枝梢上生根。比喻不合事理,不可能。清 王夫之《姜齋詩話》卷下:“起承轉收以論詩……一篇之中,四起四收,非??蟲相銜成青竹蛇而何?兩間萬物之生,無有尻下出頭,枝末生根之理。” 主謂 樹的枝梢上長出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冬箑夏裘歷史

相關歷史

冬箑夏裘_冬箑夏裘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