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無全牛

目無全牛怎么寫好看

目無全牛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《莊子.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響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,合於桑林之舞,乃中經首之會。文惠君曰:‘譆,善哉!技蓋至此乎?’庖丁釋刀對曰:‘臣之所好者道也,進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牛者。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’”

庖丁宰牛經驗豐富,技術純熟,對牛的內部構造了如指掌。他眼中出現的不是整牛是一幅清晰的解剖圖譜。後因以“目無全牛”比喻技藝精湛純熟。

《文選》晉興公《游天台山賦》:“害馬已去,世事都捐,投刃皆虛,目牛全無。”


主謂 全牛,一個完整的牛。指屠夫殺牛後分解牛的肢體時,眼睛裡看到的不是牛的整體,而是每個關節骨骼間的空隙。後用來比喻對事物的內在情況了如指掌,也比喻技藝的高超,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。語本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全牛者;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”唐·楊承和《梁謙功德銘》:“操利柄而目無全牛,執其吭如芻豢悅口。”△褒義。多用於對人技藝的評價方面。→剖決如流 遊刃有餘運用自如 ↔生吞活剝 爽然自失。也作“目牛無全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:目光。醒目。歷歷在目。目指氣使(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別人,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。亦作“頤指氣使”)。 看,視:目語。目論(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)。 想要達到的地點、境地或想要得
  • 全牛的解釋 完整的牛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進乎技矣;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牛者,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”後用以喻技藝熟煉,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。 唐 竇臮 《述書賦》:“ 謝氏 三昆,尚草特峻

歷史典故推薦:鴟夷共載

源見“范蠡扁舟”。相傳范蠡偕西施泛五湖遠隱。鴟夷,蠡之號。清 周濟《木蘭花慢》詞:“爭似鴟夷共載,故山剛倚平湖。”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目無全牛歷史

相關歷史

目無全牛_目無全牛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