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捨本逐末

捨本逐末

亦作“舍本而問末”,“舍本事末”,“棄本逐末”。放棄重要的、基本的,而去追求細枝末節。比喻做事不從根本問題下手,而只在細微的事情上用力氣。公元前264年,齊王建派使臣問候趙孝成王的母親趙威后。信還未打開,威後就問使者,齊國的年景不錯吧!老百姓也好吧!齊王也好吧!齊國使者極不高興地說,我受命前來貴國,您不先問候我們國王,而先問年景和百姓,這豈不是先卑賤後尊貴了嗎?趙威后回答說,不對,如果年景不好,哪裡會有百姓,沒有百姓就更談不上君主,豈能舍根本而先問其枝末呢?

【出典】:

戰國策·齊策》四《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》:“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。書未發,威後問使者曰:‘歲亦無恙耶?民亦無恙耶?王亦無恙耶?’使者不說,曰:‘臣奉使使威後,今不問王,而先問歲與民,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?’威後曰:‘不然。苟無歲,何以有民?苟無民,何以有君?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?’”

【例句】:

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食貨志》下:“鑄錢采銅,……棄本逐末。” 南宋·袁樞《通鑑紀事本末》卷十《魏平遼東》:“棄本逐末,捐近治遠,……非大吳之至計也。”


並列 本,指農耕,古代以農耕為本。末,原指從事工商。原謂捨棄農耕,從事工商,後也指捨棄根本的、主要的,追求枝節的、次要的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鑄錢采銅,一歲十萬人不耕……棄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於錢。”秦牧《藝海拾貝》:“如果藝術表現的事物沒有若干程度的普遍性、代表性,蒐集那樣的事物來描寫,只是~罷了。”△貶義。用於主次顛倒方面。→輕重倒置 本末倒置 棄本逐末 ↔主次分明。也作“捐本逐末”、“舍本事末”、“舍本從末”、“舍本問末”、“損本逐末”、“逐末棄本”、“逐末舍本”。

捨本逐末字典分解

成語捨本逐末的解釋 舍:捨棄;逐:追求。拋棄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節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環節,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。

逐末的解釋 指經商。古以農業為本務,商賈為末務,故稱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民心動搖,棄本逐末,耕者不能平,姦邪不可禁,原起於錢。”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自喪亂以來,農桑不修

不妨一看:舍人省【歷史官職】

官署名。南朝齊置,屬中書省。以中書通事舍人四人為長官,實際已脫離中書令的控制,直接受命於皇帝。負責草擬詔書,受理文書章奏,監督指導尚書省及中央、地方各機構執行政務。成為政權的中樞。梁、陳沿置,改中書通事舍人為中書舍人。陳增中書舍人為五人,領主事十人,書吏二百人,設詔誥局等二十一局,“各當尚書諸曹,並為上司,總國內機要,而尚書唯聽受而已。”(《隋書·百官志上》)北魏亦置,但職掌較南朝為輕。北齊屬中

捨本逐末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