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問兩絕

音問兩絕怎么寫好看

音問兩絕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不通書信與訊息。《晉書.呂光傳》:“自敵人不靖,郭磨叛逆,南藩安否,音問兩絕。”唐.李復言《續玄怪錄.盧造》:“後楚卒,元方護喪居江陵,數年間音問兩絕。”


主謂 問,信息。書信與訊息都斷絕。唐·李復言《續玄怪錄·盧造》:“後楚卒,元方護喪居江陵,數年間,音問兩絕。”△含貶義。多用於親友之間。→音信杳然 音信杳無 音稀信杳 魚雁通 魚沉雁杳 魚沉雁渺 鴻稀鱗絕 ↔音耗不絕音問相繼。也作“音問杳然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音問的解釋 音訊;書信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 郅支單于 遣使上書求侍子。 漢 遣 谷吉 送之, 郅支 殺 吉 。 漢 不知 吉 音問。” 唐 劉長卿 《石樑湖有寄》詩:“煙波日已遠,音問日已絶。” 清 惲敬
  • 絕的解釋 絕 (絶) é 斷:絕種。絕緣。絕嗣。絕情。絕跡。斷絕。杜絕。滅絕。空前絕後。 盡,窮盡:絕命。絕望。絕境。絕棋。氣絕。 極,極端的:絕妙。絕密。絕壁。絕無僅有。 獨特的,少有的,沒有人能趕上的:絕色

歷史典故推薦:臭味

比喻思想、志趣相同,合得來。唐王維《能禪師碑》: “不私其身。臭味於耕桑之侶,苟適其道。膻行於蠻貊之鄉,年若干,事黃梅忍大師,願竭其力。”參見:○臭味相投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音問兩絕歷史

相關歷史

音問兩絕_音問兩絕介紹_歷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