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典故>> 鼎折覆餗

鼎折覆餗

歷史字典解釋:

《易.鼎》:“九四,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”孔穎達疏:“施之於人,知小而謀大,力薄而任重,如此必受其至辱,災及其身也,故曰其形渥,凶。”後以“鼎折覆餗”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災禍。清 康祺《郎潛紀聞》卷九:“後之人儻經綸理學不逮文貞萬萬者,復以諛言日至,讜論無聞,或純任權術,或曲謹小廉,依恃寬大,自命賢相,恐鼎折覆餗之譏,不待終日矣,可不危與!”亦作“鼎折餗覆”。梁啓超《中國立國大方針》:“如吾子言,幾欲舉全國命脈托諸此輩,一旦鼎折餗覆,後事雲胡可問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鼎折的解釋 見“ 鼎折覆餗 ”。
  • 覆餗的解釋 《易·鼎》:“鼎折足,覆公餗。”餗,鼎中的食物。覆餗,謂傾覆鼎中的珍饌。後因以“覆餗”喻力不勝任而敗事。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臣節》:“君必度能而授者,備乎覆餗之敗;臣必量才而受者,故無流放之禍。”

歷史典故推薦:屍鄉雞

源見“祝雞翁”。指隱居生活樂趣。清 吳雯《和贈沈客子》詩:“呦呦思近華山鹿,祝祝復遠屍鄉雞。”

鼎折覆餗_鼎折覆餗介紹_歷史知識
鼎折覆餗_鼎折覆餗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

猜你喜歡:


鼎折覆餗_鼎折覆餗介紹_歷史知識
{{item.username}}
{{@item.content}}{{if item.fback}}
管理員回覆:{{item.fback}}
{{/if}}
{{/each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