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山摩崖造像

歷史字典解釋

俗稱喇嘛洞。在今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阿金鎮南三十里。據 《阜新縣誌》: 清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 章嘉 * 帶徒弟雲遊到此,見山景幽勝,遂在山下創建喇嘛廟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 賜名普安寺。光緒年間利用海棠山上峭壁石崖,鐫刻了五百餘尊神態各異的浮雕佛像,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海棠的解釋 即海棠樹,落葉喬木,卵形葉,開淡紅或白花,結紅、黃色球形果,酸甜可食 該植物所結果實詳細解釋落葉喬木。葉子卵形或橢圓形,春季開花,白色或淡紅色。品種頗多,供觀賞。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。 唐 裴廷裕
  • 造像的解釋 .塑造物體形象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寶刀賦》:“規圓景以定環,攄神思而造象。”《新唐書·常袞傳》:“今軍旅未寧,王畿戶口十不一在,而諸祠寺寫經造像,焚幣埋玉,所以賞賚若比丘、道士、巫祝之流,歲巨萬

歷史地名推薦:巴戛柴達木湖

即“小柴達木湖”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海棠山摩崖造像歷史

相關歷史

海棠山摩崖造像_海棠山摩崖造像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