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瀾風雨橋

歷史字典解釋

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油沐鄉沐籠村。建於明萬曆年間,崇禎十四年(1641年)重修。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修橋亭和閣樓。南北走向,三拱石平橋。由橋、橋亭和閣樓組成。全長37.54米,寬4.6米,高4米,拱跨6.22米。北端石砌台基、台階17級,南端台階7級。橋亭高6.7米,八柱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木構架,重檐硬山歇山結合頂,蓋青瓦,脊塑葫蘆。亭兩旁欄桿設條凳。閣樓木構三層,面闊7.25米,進深7.11米,高10米。四柱穿斗與抬梁混合木構架,三重檐歇山頂,青瓦屋面。四周磚砌圍牆,開三門,閣樓內外繪人物故事畫。閣內磚牆和橋北封山牆嵌有明崇禎間《重建回瀾橋亭》、《重建回瀾風雨橋》,南明隆武間《鼎建回瀾橋欄桿》,清道光間《剏(創)建回瀾橋亭路記》等建橋碑刻12通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回瀾的解釋 迴旋的波濤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日出東南隅行》:“延軀似纖約,遺視若回瀾。”.迴旋的波濤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一》:“但見迴瀾素波,觸石奮出。” 清 程岫 《子夜歌》:“水去
  • 風雨橋的解釋 侗族獨有的橋。流行於湖南、湖北、貴州、廣西等地。由橋、塔、亭組成。全用木料築成,橋面鋪板,兩旁設欄乾、長凳,橋頂蓋瓦,形成長廊式走道。塔、亭建在石橋墩上,有多層,檐角飛翹,頂有寶葫蘆等裝飾。因行人過

歷史地名推薦:神光山

在今廣東興寧縣西南十里。《輿地紀勝》卷 循州: 神光山 “在興寧縣。嘗騰焰燭天”。明嘉靖《興寧縣誌》 卷 : 神光山,“諸 《志》:形似展旗。宋羅孟郊讀書山下,夜有五色光氣,因名”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回瀾風雨橋歷史

相關歷史

回瀾風雨橋_回瀾風雨橋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