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母闕

啟母闕怎么寫好看

啟母闕怎么寫好看

歷史字典解釋

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南麓的萬歲峰下啟母廟前。東漢延光二年(123)建。是漢代啟母廟前的神道闕,與太室闕、少室闕並稱“中嶽漢三闕”。闕上有小篆銘文(下半部尚完好),記述夏禹及其父鯀治水,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。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
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的萬歲峰下。東漢延光二年(123年)建。是漢代啟母廟前的神道闕,與太室闕、少室闕並稱“中嶽漢三闕”。附近有巨石,周長43.1米,高約10米,據《淮南子》記載,名啟母石,廟即為此而建。漢代因避景帝啟諱,曾改名開母廟、開母闕。闕上有小篆銘文,下半部尚完好,字型遒勁俊逸,是漢代書法中的精品。銘文記述夏禹及其父鯀治水,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。闕身雕刻畫像現存有60餘幅,主要有宴飲、馴象、鬥雞、虎逐鹿、幻術、騎馬出行、太陽神、月宮、郭巨埋兒等。這些畫像都具典型的漢畫風格,是研究漢畫雕刻藝術的珍品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闕的字典解釋 闕 (闕)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:宮闕。 皇帝居處,借指朝廷:闕下。“待從頭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”。 京城,宮殿:“城闕輔三秦”。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:墓闕。 豁口,空隙:“兩岸連山,略無闕處”。

歷史地名推薦:馮滷池

即白鹽池、黑鹽池,分別在今寧夏鹽池縣北和陝西定邊縣西北。《資治通鑑》: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拓跋嗣泰常五年,,“魏主如翳犢山,遂至馮滷池”,即此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啟母闕歷史

相關歷史

啟母闕_啟母闕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