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陰脽

歷史字典解釋

又作脽。為汾水之南一土阜,在今山西萬榮縣西南寶井鎮廟前村北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 作“汾陰脽丘”。《漢書·武帝紀》:元鼎四年(前113),“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”。師古注引如淳曰:“脽者,河之東岸特堆掘,長四五里,廣二里余,高十餘丈。汾陰縣治脽之上,后土祠在縣西,汾在脽之北,西流與河合。”又《水經·河水注》:“河水東際汾陰脽。”《汾水注》:“汾水南有長阜,背汾帶河,謂之汾陰脽。”皆此。明、清時期榮河附近黃河多次東西擺動,脽遂崩圯入河。


《史記·封禪書》作“汾陰脽丘”,《漢書·武帝紀》及《郊祀志》作“汾陰脽”。汾水之南的一條土阜,在今山西省萬榮縣榮河鎮西南廟前村北。《武帝紀》:元鼎四年(前113年)“立后土祠汾陰脽上”。顏師古注引蘇林曰:“脽音誰。”如淳曰:“河之東岸特脽掘,長四五里,廣二里余,高十餘丈。汾陰縣在脽之上,后土祠在縣西,汾在脽之北,西流與河合。”《水經注·河水》:“河水東際汾陰脽。”《汾水》:“汾水南有長阜,背汾帶河,謂之汾陰脽。”又稱魏脽,見《漢書·郊祀志上》。師古曰:“汾脽本魏地之境,故云魏脽也。”明、清時榮河附近河多次東西擺動,脽遂崩圮入河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汾陰脽的解釋 漢 代 汾陰縣 的一個土丘。 漢武帝 祭祀地神的地方。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﹝ 元鼎 四年﹞立 后土祠 於 汾陰 脽上。” 顏師古 註:“脽者,以其形高如人尻脽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汾水》:“
  • 汾陰的解釋 地名。在今 山西省 萬榮縣 境內。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。 漢武帝 時曾於此得寶鼎。 戰國 時屬 魏 , 漢 始建縣。 唐 開元 十年改名 寶鼎縣 , 宋 改 榮和縣 , 元 明 清 因之。《竹
  • 脽的字典解釋 脽 í 臀部:“廄馬多肉尻脽圓。” 尾椎骨。 筆畫數:; 部首:月; 筆順編號:

歷史地名推薦:徐水縣

年改安肅縣置,屬直隸保定道。治所即今河北徐水縣。年直屬河北省。 在河北省中部。屬保定市。面積平方千米。人口.萬。轄鎮、鄉。縣人民政府駐安肅鎮。西漢置北新成縣,治今縣西,屬中山國。東漢更名北新城縣,屬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汾陰脽歷史

相關歷史

汾陰脽_汾陰脽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