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大板鎮

大板鎮

即今內蒙古巴林右旗駐地。清初以來為巴林右旗駐地。乾隆十九年(1754)遷治今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爾台蘇木。1912年復遷回大板鎮。“大板”,蒙古語稱“伊和板生”,意為大房子。


(1)在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西南部、查乾木倫河北岸。旗人民政府駐地。面積10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萬。蒙古語稱“伊和白興”,即“大平房”之意,以王府得名,後諧音稱大板。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巴林右旗治所。1949年設大板鎮,1958年改公社,1981年改鎮。農產玉米、小麥、穀子,畜產牛、馬、羊、豬。有電力、釀酒、皮毛、水泥、乳品等廠。集通鐵路,303、305國道經此。古蹟有清代薈福寺、康熙行宮、巴林右翼旗王府,鎮北有烈士陵園。(2)在遼寧省北票市南部。面積155.5平方千米。人口7500。鎮人民政府駐金嶺寺,人口2510。因早年曾用大板搭橋而得名。1956年設大板鄉,1961年改公社,1987年置鎮。主產高粱、棉花等,蘋果著名。有農機、建材、機械、服裝、釀造、製藥等廠。錦承鐵路經此。(3)在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。面積138平方千米。人口1.3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大板,人口960。清康熙年間建普安寺,該村屬於為寺院服務的村落,蒙古語稱套斯呼音艾勒。後村落增大,又稱伊和拜興,“伊”即“大”,“拜興”為“板”之諧音,故名。1956年設大板鄉,1958年劃入國慶公社,1961年析置大板公社,1984年復鄉,1996年改鎮。主產玉米、高粱等。有地毯、飲料、農具等廠。廣奈公路經此。有普安寺遺址和海棠山風景區等名勝古蹟。

大板鎮字典分解

大板的解釋 古代刑律有笞刑、杖刑, 清 代笞、杖分別折合為小板、大板、照數折責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二回:“四府問道:‘前日巡道老爺曾打你的腳來不曾?’回説:‘打了五十大板,
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

順便了解:大度山【歷史地名】

古山名。又作大度西山(《舊唐書·吐蕃傳》)。疑今四川省瀘定縣南大渡河渡口東岸石阜,待考。《新唐書·吐蕃傳》:如意元年(692年),“大首領曷蘇率貴川部與党項種三十萬降,後以右玉鈐衛將軍張玄遇為安撫使,率兵二萬迎之,次大度水,吐蕃禽曷蘇去。而它酋昝插又率羌、蠻八千自來,玄遇即其部置葉州,用昝插為刺史,刻石大度山以紀功”。

大板鎮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