筰橋

歷史字典解釋

即笮橋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上。《宋史·雷有終傳》: 鹹平三年 (1000) 討王均叛兵,“賊兵出通遠門,與 (楊) 懷忠戰數合,會暮,懷忠復退軍筰橋,背水列陣,砦櫧木橋南,以扞邛、之路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筰橋的解釋 橋名。又名 夷里橋 。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南。因橋用竹索編成,故名。相傳 晉 永和 四年 桓溫 伐 蜀 ,戰敗 蜀 主 李勢 於此。 晉 任豫 《益州記》:“ 司馬相如 宅在州西 筰橋 北百
  • 筰的字典解釋 筰 ó 同“笮”。 筆畫數:; 部首:竹; 筆順編號:
  • 橋的字典解釋 橋 (橋) á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:橋樑。橋墩。橋涵。橋頭堡。吊橋。棧橋。引橋。立交橋。 形狀如橋樑的:心臟搭橋手術。 古同“喬”,高。 古同“矯”,正,整。 姓。 筆畫數:; 部首:木

歷史地名推薦:章丘縣

隋開皇十六年 改高唐縣置,屬齊州。治所在今山東章丘市西北水寨鎮。大業初屬齊郡。唐屬齊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章丘縣: “取縣南章丘山為名。” 北宋景德三年 置清平軍,移今章丘縣北章丘縣舊城 繡惠鎮。熙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筰橋歷史

相關歷史

筰橋_筰橋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