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武當山

武當山

①即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當山。為道教名山勝地。《水經·沔水注》: “武當山一曰太和山,亦曰和山, 山形特秀, 異於眾岳, 峰首狀博山香爐,亭亭遠出,藥食延年者萃焉。晉鹹和中,歷陽謝允舍羅邑宰,隱遁斯山,故亦曰謝羅山焉。” 《寰宇記》 卷143引郭仲產 《南雍州記》 云: “學道者常百數,相繼不絕。” 《明一統志》 卷60襄陽府: 大岳太和山 “在均州南一百二十里。山有二十七峰、三十六岩、二十四澗、五台、五井、三泉、三潭。初名仙室山,又名大岳山。真武奉元君之言遊覽至此,改名太和。其中一峰最高者舊為天柱峰,亦曰紫宵峰,岩曰紫宵岩,因棲止修煉。後人謂非玄武不足以當之,又更名武當山”。主要景點有玄岳門、玉虛宮遺址、復真觀、紫霄宮、南宮岩、金殿等。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。

②在今甘肅永昌縣北五里。清宣統 《甘肅新通志》 卷7: “神祠自麓至頂層疊而見。以頂有真武廟而名。”


(1)在江西省龍南縣南,與廣東省和平縣交界。山上奇石壁立,形如玉筍。有九十九峰,林立如排,綿亘數里。竹木繁茂,風景優美。山南鑿有石磴,可登峰頂。山前門聯曰:“武將文臣皆下馬,當天奏帝且停車”,聯首含“武當”二字,簡稱武當山。(2)又稱大武當山、太和山。在湖北省西北部、漢水南岸。為大巴山東段分支。西北—東南走向,長約260千米,海拔約 1000 米。主峰天柱峰,在丹江口市境內,海拔 1612 米。《道經·大有金寶全書》載為昊天上帝封真武為北極玄天上帝處,並有“非真武不足以當之”之說。山名源此。是中國名山之一,中有七十二峰、二十四澗、十一洞、三潭、九泉、十池、九井、十石、九台等風景勝跡。歷代道教名流如漢陰長生、晉謝允、唐呂純陽、五代陳摶、宋寂然子、元張守清、明張三豐均在此修煉。為著名道教勝地,據記載,唐貞觀年間即在靈應峰創建五龍祠。宋、元以來,代有開拓、增修、擴建,元末大部毀於兵火。明成祖於永樂十年(1412年)命工部侍郎郭璡、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等督軍夫三十餘萬人在此大興土木,建成了擁有九宮九觀、三十六庵堂、七十二岩廟、三十九橋、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。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又維修擴建,“五里一庵十里宮,丹牆翠瓦望玲瓏”概括了武當山建築規模的宏偉。現在基本上保持著明代初年建築體系,主要宮觀尚存金殿和太和、南岩、紫霄、五龍、遇真、玉虛等六宮,復真、元和、太上、八仙、瓊台等五觀以及磨針井、玄岳門、榔梅祠、朝天宮等。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。武當山道教建築群為世界文化遺產,已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
金  殿

武當山字典分解

武當山的解釋 山名。初名 仙室山 ,又名 太和山 、 嵾上山 、 泰岳山 、 謝羅山 。在 湖北省 丹江口市 南。山勢峻拔,有上下十八盤等險路及七十二峰、三十六岩、二十四澗

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形狀像山的:山牆(人字形房

多學一學:武器監【歷史知識】

①官署名。唐代中央政府、隋唐行台省皆置,有監、少監(或副監)、丞等,掌兵仗、廄牧之事。中央政府所置,於唐貞觀六年(632)廢。開元三年(715)又置軍器監。行台省所置,於唐武德五年(622)至九年隨行台省廢。②官名。唐代中央政府武器監長官,置一員,正八品下。隋代行台尚書省武器監長官,置一員,視正八品。唐代陝東道大行台尚書省武器監長官,置一員,正八品下。諸道行台尚書省武器監長官,置一員,從八品上。

武當山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