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樓茶甸長官司

歷史字典解釋

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納樓千戶所置,屬臨安府治所在今雲南建水縣西南五十四里官廳。李呈祥《臨安府屬沿邊各土司沿革史》納樓茶甸長官司:“其南六十里曰納樓山,每歲端午,到牡羊以祈歲,歲乃稔。”納樓系因山得名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屬建水縣。道光七年(1827)析為太和、永樂二。光緒九年(1883)又析為四土舍,長舍駐吉祥寨(今元陽縣馬街),二舍駐西底寨(今建水縣坡頭),三舍駐官寧街,四舍駐牛角寨(今元陽牛角寨),但對外仍總稱納樓茶甸副長官司,直到1949年。
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於納樓千戶所地置,治今雲南省建水縣南官廳。屬臨安府。辛亥革命後廢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官司的解釋 ∶訴訟打官司一到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詳至案下。;;《紅樓夢》 ∶舊指官府後來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錢財,被捉住了,要送官司問罪。;;《水滸》詳細解釋.普通官吏;百官。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:“若夫山林川澤之實,

歷史地名推薦:解放屯

集鎮名。在吉林省東遼縣北部、楊柳河西岸。足民鄉人民政府駐地。人口。民國初年形成屯落,原名小梨樹,年更今名。遼大公路經此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納樓茶甸長官司歷史

相關歷史

納樓茶甸長官司_納樓茶甸長官司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