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里舖鎮

歷史字典解釋

(1)在安徽省潁上縣西部。面積55.8平方千米。人口5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十八里舖,人口1350。清乾隆年間屬西鄉一都所,曾於此設定驛鋪,因距縣城十八里,故名。1948年屬蓮花鄉,1959年成立兩洋公社。1983年改設十八里舖鄉,2002年置鎮。主產小麥、大豆、薯。102省道經此。(2)在山東省莘縣中部偏東、徒駭河右岸,東隔金線河與陽穀縣為鄰。面積100平方千米。人口5.1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十八里舖村,人口6500。相傳,唐時該村叫南關鋪。明永樂年間,因本村處於交通要道,飯鋪較多,又因距縣城十八里,改名十八里舖。1949年為莘縣第六區,1956年改稱十八里舖區。1958年劃歸范縣,1961年復歸莘縣。1971年成立十八里舖公社,1984年置十八里舖鄉,1995年改置鎮。2001年王鋪鄉併入。范莘乾溝、徒駭河、金線河流經。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等。有金屬、建築、建材、釀造、紡織等廠,另有殘疾人福利企業。禹范公路經此。

歷史地名推薦:北塞徑

在今廣東陽春市西南。《方輿紀要》卷陽春縣:北塞徑“在縣西南。相近有蕉林徑”。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十八里舖鎮歷史

相關歷史

十八里舖鎮_十八里舖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