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浙等處行中書省

歷史字典解釋

簡稱江浙行省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)改江淮等處行中書省置, 治所杭州路(今浙江杭州市)。轄境相當今浙江全省、上海市、江西省鄱陽湖以東及江蘇、安徽兩省長江以南地區。至元二十三年(1286)罷,三年後復置。大德三年(1299)福建行省併入,轄境遂擴及今福建全省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朱元璋改為江浙行省。


即“江浙行省”。

詞語分解

  • 中書省的解釋 官署名。始設於魏晉,是奉皇帝意旨掌機要、發政令的中央機構。隋代改為內史省、內書省。至唐代,國家政令由中書省制定,經門下省審復,交尚書省執行。元代廢門下、尚書兩省,由中書省總領百官,成為國家政務中樞。明

歷史地名推薦:毛家皂鎮

在山西省懷仁縣東北部。面積.平方千米。人口.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毛家皂,人口 。因姓氏得名。年設毛家皂鄉,年改公社,年改鎮。年八莊鄉併入。地處大同盆地中部。主產玉米、穀子、蔬菜,盛產蔥頭、甜菜。有煤礦、

關注微信公眾號:icidian,查詢回覆: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歷史

相關歷史

江浙等處行中書省_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在哪裡_歷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