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徽州

徽州

①五代楚改武陽砦置,治所在武陽砦 (今湖南綏寧縣東北蘇洲村)。北宋元豐四年 (1081) 改為蒔竹縣。

②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改歙州置,治所在歙縣(今安徽歙縣)。以宣、歙間通道徽水、徽嶺為名。轄境相當今安徽歙縣、休寧、祁門、績溪、黟縣、黃山市大部及江西婺源縣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為徽州路。

③遼置,為頭下軍州。治所在今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西北。金廢為徽川寨。

④蒙古至元元年 (1264) 改南鳳州置,屬鞏昌路。治所在河池縣 (今甘肅徽縣)。明郭子章 《郡縣釋名》 陝西卷下: “徽州,以徽山名也。今有徽山驛。”轄境相當今甘肅徽縣、兩當二縣地。七年廢河池縣入州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降為縣,後復升為州,屬鞏昌府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又降為徽縣。


(1)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改歙州置,治歙縣(今屬安徽)。屬江南東路。轄境相當今安徽省歙縣、休寧、祁門、績溪、黟縣及江西省婺源等縣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為路。地狹人稠,多以經商為業。以產紙、墨、硯著稱。(2)遼“景宗(疑為聖宗之誤)女秦晉大長公主所建”(《遼史·地理志》)。屬上京道頭下州。治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西北舊廟鄉他不郎村古城。金廢。(3)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改南鳳州置,治河池縣(今甘肅徽縣)。屬鞏昌等處總帥府。轄境相當今甘肅省兩當、徽縣等縣地。七年河池縣省入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降為縣。後復昇州。屬鞏昌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復降為縣。

徽州字典分解

徽的解釋 徽 huī 標誌,符號:國徽。校徽。帽徽。徽章。徽記。徽幟(zh?)。 美好的:徽號。 〔徽州〕舊地名,在今中國安徽省歙縣。簡稱“徽”,如“徽墨”。 系琴弦的繩

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,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(後多用於地名):州縣。杭州。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: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。 筆畫數:6; 部首:

多學學:徽王莊鎮【歷史地名】

在山東省陵縣東北部。面積105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9萬。鎮人民政府駐徽王莊,人口1370。村名始於東周列國時期,趙國徽王出巡,曾在此休息,故名。1957年設鄉,1958年屬德縣徽王莊公社,後屬平原縣,仍稱徽王莊公社。1961年屬陵縣。1965年析出部分村莊組成官道孫公社,余仍稱徽王莊公社。1984年改置徽王莊鄉。2000年與官道孫鄉合併設立徽王莊鎮。馬頰河流經。主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等。工業有變

徽州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